课堂变革 雷霆行动
——记成华区音乐学科“基于核心素养的常态教学研究”
2021年5月12日,迎着明媚的初夏暖阳,全区小学音乐教师在成华区教科研主办、成华实验小学承办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常态教学研究”主题教研活动上欢聚一堂。

追本溯源 深度解读

活动伊始,每个学校都领取了2本我区自己编撰的教学指导用书,2份课堂观察表,李嵘老师为大家分享了成华音乐的研究成果。针对部分音乐课堂目标不清晰、评价不聚焦、课堂效率不高的问题,我区区学科和骨干教师深度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法。在区学科列五中学裴锫榆和双林小学杨晓珺带领下,集结14个学校21名教师历时数月,编撰了《细细集萃点点精髓——人音版教材“课程标准”研读指南》,分析出1-18册每一课的教材内容和知识点,同时把每个知识点对接到课程标准的具体领域,为音乐教材研读、教学设计和测评命卷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在区学科建小万莹喆的带领下,集结我区7个学校20名教师历时2年,开发了《研策略共成长——人音版教材“演唱教学”研读指南》,深度解读1-12册演唱作品的知识点、重难点和关键点,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动态示范,为提升我区演唱教学质量提供了很好的支持与保障。

同时,骨干教师们还设计出一套“基于核心素养的常态课堂设计表”(讨论稿),力求通过今天的全员培训,所有老师作为教学设计的观察者、教学过程的亲历者、教学效果的评价者和教学问题的分析者,在观察课堂中掌握常态音乐课的实践活动内容领域和活动模块的设计,思考这些活动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音乐能力、音乐思维和音乐素养,为音乐教师提供可借鉴的常态课设计模板和课堂观察量表,为提升常态课的教学效率赋能。

观课评课 量化指标


唱歌课《春天举行音乐会》崔馨月:
来自成华实验小学校的音乐教师崔馨月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基于核心素养的歌唱常态课《春天举行音乐会》。这一课是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四课的内容,本课的重难点较多,涉及到的知识与技能也比较广,崔老师在40分钟的时间里,完整的展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常态课的模版以及标准。这堂课的设计分别从活动领域、教学目标、音乐素养以及核心素养几大板块进行,简单明了的熟悉每一个教学环节所要达到的目标。


欣赏课《火车波尔卡》陈星宇:
第二节课由嘉祥外国语学校(成华校区)陈星宇老师执教,本节课是一年级下册第五课的欣赏常态课《火车波尔卡》,本课主要从音乐节奏、旋律、节拍、速度等要素入手,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要素,感受音乐画面,从而表现音乐场景,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整堂课通过学生活动、音乐要素、音乐素养度三大板块来呈现,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有与之对应的音乐要素,以及将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以本课的引入为例:陈老师请同学们听音乐谜语,猜一种交通工具。学生活动即聆听火车启动的声音、教学目的即听辨音色、音乐素养即审美感知。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会听会看会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生活,感受不一样的世界。
升级技术 音乐可视



随后来自成华实验小学的周梦瑶老师、北新实验的黄何鑫娟老师以《火车波尔卡》为例,为大家分享了音乐动画的制作方法。两位老师从作品分析入手,详细介绍了从主题确定、整体构思、素材寻找、动画录制等环节,分享了整个音乐动画的制作历程与经验。在现场录制展示中,表示旋律的起伏的山脉、表示节奏变化的火车与小人、表示不同乐句的画面变化等等,都让在座的老师们为之惊叹。在之后的互动交流中,大家纷纷就不同动画的设计与呈现等问题,与两位老师进行了探讨。
头脑风暴 聚合观点



最后,在座的老师们以学科组为单位,基于本次活动提供的观察表,纷纷为常态课的教学实施出谋划策,也为执教的两位老师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最后李老师根据大家的建议,针对我区教师队伍的不同层次,对常态课的教学标准进行了总结和规范,更加细化地提出35岁以下的教师以“基于音乐核心素养的常态课堂”为标准,35岁以上的教师在此基础上以“基于核心素养的优品课堂”为标准。


撰稿:成都市成华实验学校 杨张燕、周梦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