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草更深处溯游---2022年东港区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摩有感
(2022-11-20 11:28:0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随笔 |
向青草更深处溯游
---2022年东港区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摩有感
琐碎的每一天,忙忙碌碌中又缺少点什么。就像瞌睡的人,突然拥有了一个枕头,瞬间通体舒泰;就像饥饿的人遇见甘露,立刻精神抖擞。这次的优质课评选活动,之于我,就是这样的体验。
10月17日-27日,被允许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8天半时间参与东港区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真是难以抑制的激动。67节课,让自己感受到了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老教师的孜孜以求,中年教师的默默耕耘,激情洋溢的课堂,灵感碰撞的课堂,余味悠久的课堂,让坐在台下的我,不由得跟着心情澎湃,一下子有许许多多的话儿涌上心头,让我想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刚刚踏上讲坛的青年教师们,因为,他(她)们就是未来学校讲台上最亮的星。
27号下午的教学探讨活动,以《向青草更深处溯游》分享了自己的听课体会,整理如下:
一、课堂初印象
横看成岭侧成峰---同样的课堂,不同的设计,同样的精彩
淡妆浓抹总相宜---教师的仪表仪态和课堂一样精彩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态度决定一切
滴水穿石,绳锯木断---功夫在平时,功到自然成
近期正在读冯唐的《冯唐成事心法》,真的很喜欢这本书,用自嘲的方法介绍自己的经历,充满智慧。翻开书本,印象最深刻的第一句话是:上下同欲,不走弯路。
这句话非常形象地树立了一所学校成功的原因。学校发展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只有管理者、教师、家长、学生大家心往一起走、劲往一处使的时候,才能让学校这所航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就像天鹅、梭子鱼和虾一样,当目标不一致时,大家所用的力气越大,反而更会停滞不前。同样的道理还可以延伸为,即使管理者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但当他的理念只有自己知道,他的理想只属于自己的时候,也是很难实现发展的。所以,唯有众人齐心,才可其利断金;唯有上下同欲,才可无往不利。
上一堂精彩的课,大家一起努力帮助出点子、想办法,就可以实现“不走弯路”的目标。同样,上一堂精彩而独具风采的课,决非一日之功,一堂好课的背后是艰辛的准备,这个“艰辛”,不仅仅指试课磨课的不易,更指的是为了准备这一节课,在此之前的千万条路的尝试,千搜万搜的寻觅,千练万练的打磨。用心积累,自然信手拈来、挥洒自如;东拼西凑,照本宣科,自然空洞乏味。
所以,教育者自身的储备十分重要。为了储备而做的努力同样重要。
如果你已经有想法要讲一节优质课,甚至仅仅是因为你想上好一节语文课,那么,就开始准备吧,这种准备更是一种积淀,而不仅仅是课本上内容的准备,也并不是教案的搜索准备。用心、努力、持之以恒地向着那个目标,饱览群书、遨游书海、观摩名家课堂,让自己变得厚重,才能成就自己的辉煌。
三、讲课筹备篇---“五早”
1.早点开始阅读与文本相关资料(教材解读、课程标准、背景资料、名家课堂、一等奖教学设计),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你的视野可能会更加广阔,你的思路可能会更加清晰。但同样这也是一柄双刃剑,你可以学习借鉴,但也容易被拘束、被限制。
2.早点开始备课。忙碌的工作不能阻挡你备课的脚步。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分清主次,早点邀请专家听课(教研组、兼职教研员、听评课团队、校领导听评、各学科领军人物、各级教研员)。将你能够请教到的专家,都请教一下。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么多人同行,肯定可以收获更多。俯下身子,谦虚地请教,虽不能照单全收,但要广泛征求意见。
3.早点开始二次、三次、四次……备课。给自己留下充分的备课、修改时间。课堂打磨要多次进行,给自己留下充足修改的时间。一遍一遍,直到触底反弹。然后你会发现,你的课堂越来越自如,你的思路越来越清奇。“磨”的过程是不容易的,但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都是从这一步开始慢慢地,慢慢地成为名师。
根据经验来说,对一位老师来说,最重要的时刻就是参加优质课评比的时候,然后可能再也很难有精力去经历这样的过程。人总是喜欢安逸一些的。
一问:本单元的学习要素是什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习要素?这是课堂教学的线索,围绕这条线索,衍生出课文学习、重点难点、内容突破。
四问:本节课要使用哪些学习方法?学生的知识技能提升点有哪些?
想一想:小组合作探究替代了教师的哪些讲解?课堂中老师讲什么?不讲什么?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很多时候,老师引导出来聆听就可以,教师讲得越少,学生理解得越透彻。
一练:
练好教学基本功,普通话既要标准又要悦耳动听,板书既要简洁又要美观,教学语言既要简洁又要有语文味。
二练:
教材解读能力。把握教材的单元组合、编排意图,参考名家课堂、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老百晓在线等资源。关注教材的内容和表现方式,尤其关注单元要素、知识点、课后题、语文园地训练点、插图等。其次关注书中的重点内容、内容的难点,包括一册书、一个单元、一节课以及各部分内容的重点,基本的知识点及技能。反复读课文,反复揣摩语句,达到熟读成诵。
真正让自己走进文本,细细体味,才能有后面精彩的生成;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再是花团锦簇,也改变不了“无效课堂”的标签。
三练:
创新设计的能力。出发点:本着更容易理解知识点,学得更轻松,将难点变得简单,将模糊点变得清晰。不要为了设计而设计,为了亮点而亮点,尤其杜绝同一手法反复使用。
四练:
五练:
六练:
精益求精,不厌千回改的毅力。
七练:
博采众长,悦纳“自我”的能力。
别人的风格终究是别人的,别人的精彩不一定可以成为自己的精彩。学习不能与模仿别人,请教别人不等于失去自我。坚持自己的教学主张,有选择地聆听指导,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突出自己的特长。善于朗诵的可以增加“情感”,善于归纳的可以加入“任务”,善于绘画可以美化板书,善于表演的可以充分利用情景剧......绞尽脑汁,让别人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 ......
但要切记:所有的形式服务于内容。
1.关注语文要素,单元导学。
2.用好学习单,摸清学情。
3.立德树人,巧妙融合:角度可大可小,贯穿于全过程。
不生硬植入,不牵强附会,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
4.任务驱动,水到渠成。
5.多种形式,读中体悟。
6.精准评价激发思考。例如:我就喜欢这样与众不同的思考,学生一个“搭”字,由搭船、搭车到勾肩搭背,思维不断拓展;杜绝无针对性评价:你真棒!杜绝重复评价(你读得真棒);单一的评价,难以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
7.难点突破,化繁为简。
8.阅读推荐,讲清要求:不能仅仅是作为作业布置,放一个书名就可以,推荐内容可以包括:推荐书目的名字书中主要人物、故事或印象最深刻的故事书中告诉我们的道理等
七、个人提升篇:七个一
1.追随一位名师。王崧舟、管建刚、窦桂梅、孙双金、李吉林、支玉恒、于永正、薛法根……
2.练好一身本领。朗读、板书。
3.精心打磨一个课例。每学期至少精心打磨一节精品课例。
4.详记一个精品课例。用好听课本。详记、细品、反思。
5.珍惜每一次亮相课机会。好好准备,多次打磨,精彩绽放,追踪评委,虚心求教,再次上课。
6.坚持一个阅读计划。为自己定一个必须完成的目标,比如1-2周必须完成一本书的阅读。
7用好一个平台。国家中小学智慧管理平台。
八、教研组篇:五个帮忙
1.帮忙发现新人,推荐新人,培养新人的伯乐精神(梯队建设)
2.帮忙补位,互相成就的合作精神。李晔君、杨晓燕、祁丽娜......
3.帮忙出谋划策,不仅提建议,而且提点子。(听课团队亦是如此,每次参与听评课,除了点评以外,帮助参加各级评选的老师至少设计一处自己认为比较精彩的设计。)
4.帮忙挤时间,全身心投入备课。多承担一点,少麻烦一点。
5.帮忙树立信心,鼓励温暖前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