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戏词评赏·越剧《西厢记》选段“玉宇无尘,银河泻影”

(2011-05-11 11:53:43)
标签:

杂谈

分类: 叶子课堂

  戏词评赏·越剧《西厢记》选段“玉宇无尘,银河泻影”

                    戏曲爱好者:片月三星

 

  越剧《西厢记》之“玉宇无尘,银河泻影”
      演唱者:茅威涛饰张君瑞        颜佳饰崔莺莺
      在线视频链接: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UBBdApCp28/  
      张君瑞:玉宇无尘    银河泻影
                 月色横空    花荫满庭
                 我侧着耳朵听
                 我蹑着脚步行
                 登假山我在墙角边儿等
                 等我那整整齐齐袅袅婷婷的小姐莺莺
                 猛听得角门儿“呀”的一声
                 风过处人未到衣香细生
                 我踮着脚尖儿仔细定睛
                 比初次见她时越发迷人
      崔莺莺:落红阵阵遍地胭脂冷
                 蝴蝶梦断杜鹃寄花魂
                 昨夜他锦囊妙事传音讯
                 今日里玉堂人物难相亲
                 系春心柳短情丝长
                 隔花影人远天涯近
                 恹恹瘦身早伤神
                 裙带宽难消愁几度黄
   (以下为伴唱)银光盈盈满庭阶
                 天仙飘飘下楚台
                 花般模样玉般精神
                 半推半就又惊又爱
                 只缘秋波那一盼
                 真心耐至诚捱呀
                 并蒂花开啊至诚捱呀
                 并蒂花开

 

茅威涛,女,1962年生,浙江桐乡人,中国第二位“梅花大奖”(也就是三次获得梅花奖)获得者,越剧的领军人物,越剧尹派的四大弟子之一,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团长,代表剧目很多,有《汉宫怨》、《五女拜寿》、《胭脂》、《西厢记》、《唐伯虎落第》、《大观园》、《陆游与唐婉》、《寒情》、《孔乙己》、《藏书之家》、《梁祝》等。
    茅威涛的名气很大,就是不喜欢戏曲的人,应该也看过她的表演,央视版《笑傲江湖》中东方不败的扮演着就是茅威涛,不过一般人看《笑傲江湖》的时候是不注意这个演员的,话说我也是在迷她的越剧的时候才发现她还演过武侠剧,说真的,茅威涛演的东方不败还不错,而且这个角色也是蛮适合她的,在越剧舞台上她是女扮男装来演小生,那么客串一下不男不女的东方也就不奇怪了。
    茅威涛可以说是越剧的一面旗帜,当今之戏迷,提到越剧,没有不知道茅威涛的,尽管后来有不少戏迷“移情别恋”了,但说到茅威涛对越剧的贡献,这是任谁也否定不了的,倘若没有茅威涛,越剧的知名度断不会有今日之高,想当初她的《五女拜寿》,迷倒了多少颗年轻的心,后来的《西厢记》、《陆游与唐婉》、94年她的专场《蓦然又回首》,她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在提升着自己,这些作品无疑是越剧中的经典之作,即便现在看来,感觉她的声音还是那么自然醇厚,这些戏还是那么美!
    但人都有事业的巅峰期,从她排《寒情》开始,茅威涛在越剧改革的力度上大刀阔斧般的前进,但效果并不如人意,也是从那时开始,茅威涛渐渐地成了一个有争议性的人物,在越剧改革的道路上偏离传统愈来愈远,使她的一些老戏迷大失所望,此时再加上昔日团里演员的出走,她又背上了“戏霸”之嫌,后来一度还传言她曾让人“代唱”,招来骂声一片,不过茅威涛终究还是坚强地,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了下来,没有被流言吓倒。
    越剧的改革,有两个阶段,先前乃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袁雪芬倡导的越剧改革,袁雪芬那个时候主要是借鉴昆曲和话剧的表演,引进导演制,一出戏设置一次服装等等,经袁雪芬的改革后,越剧的舞台焕然一新,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而第二个阶段就是茅威涛的改革,她前期的作品感觉是向“唯美化”方向发展,最典型的就是《西厢记》,整个舞台布置,烘托出来的氛围太具有诗情画意之感了,而且演员、唱腔、服饰给人的感觉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美”。但越剧历来受题材的局限,演出者大多乃才子佳人的故事,茅威涛是想突破这个题材的限制,看她的后期的作品,《寒情》讲的是荆轲之事,《孔乙己》改编的鲁迅的作品,《藏书之家》讲“天一阁”的故事,这些题材是突破了,但总体感觉上是大不如她前期的作品。所以,后来她又重排了《梁祝》,还是回到了才子佳人的故事上面。
    但无论怎么说,戏曲是需要改革的,在戏曲整体颓势的今天,不改革是鲜有活路的,但具体怎么来改,这就不是某一个人、一本书就说得清楚的了,所以幸喜的是茅威涛一直都在这方面努力着、探索着,无论她成功也罢、失败也罢,但可以肯定的是,戏曲界多她几个这样的演员是好事!

 

颜佳,原名颜恝,女,1970年生,浙江嘉兴人。越剧傅派优秀花旦之一,早年在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供职,后离开了越剧舞台后,在家相夫教子。
    在越剧戏迷中,颜佳乃公认的越剧界“第一大美女”,其实,说起颜佳来,非戏迷也应该不陌生,当年陈道明主演的《绍兴师爷》颜佳曾在其中和陈道明搭档,扮演师爷的老婆秀兰。
    而颜佳的戏曲作品,我熟知也多为戏曲电视剧和戏曲电影,有越剧电视剧《梨花情》、越剧电影《红丝错》、越剧电视剧《琵琶记》、绍剧电视剧《新官劫》,其他的一些戏曲影视作品中也有她的身影,不过在那里面她都是作为配角出现的,而在舞台剧中,她主打的貌似也不是很多,有《一缕麻》(这个忘记是舞台版的还是电视剧版的了),《西厢记》(这个最近才发现的,好HAPPY),其他的貌似就都是些配角了,演的Y环居多,不过她演的Y环很是可爱。
    颜佳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戏曲市场极度萧条的环境下、在浙江小白花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离开了越剧舞台,对喜欢她的戏迷来说,无疑是带有诸多遗憾的,此后的颜佳虽说也时不时地来客串下越剧,但这个以前她的职业现在成了她的业余爱好了,最近的她的一次演出,应该是去年还是前年的一次,唱的是《情探》中的“行路”(记得不是很清了,有机会了把这段写出来,到时再详考一下吧),而她最近的一次露面,应该是去年某个报社对她的采访,看报纸上的她的照片,岁月的风霜是很明显的了,但若能化下妆,相信她给人的印象还是很美的,记得那次报道中,颜佳还是吐露了她对越剧的喜爱,也表示越剧现在市场好的话她也许会重返舞台,但这个也只是也许而已……

 

《西厢记》,戏曲中的经典之作,这个故事情节的大家差不多都知道,演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此不赘言,其实,关于《西厢》的前前后后,有说不完的故事,这里不求一次性地说完,因为《西厢》中的名段甚多,以后可以慢慢来补充,现在这里我要写的只是个人对越剧《西厢记》的惨淡印象,还有关于史上《西厢记》演出的一则逸闻。
    《西厢记》,自其诞生以来,就一直在梨园久演不衰,时至今日,观中国各大剧种的剧目,里面都少不了《西厢记》,就我观察到的来看,除了越剧,京剧里有,晋剧里有,豫剧里也有,期间演绎西厢者,或侧重张、崔,或侧重红娘,一般来说,整本的西厢肯定是以崔、张的爱情为主线的,尽管红娘也是个重要的角色,但主角还是为崔、张所占,但一些以折子戏展开来的红娘就是绝对的主角了,典型的如豫剧常派的《拷红》。
    越剧《西厢记》,目前较为流传的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版本,另一个是上海越剧院的版本,浙百的常见的是茅威涛和何英版的,至于茅威涛和颜佳的,未见有正式出版的光碟,目前能看到的茅、颜的版本,是天津电视台的一个录制本,图像虽说模糊了点,但考虑到仅此一个,也算是弥足珍贵了;上海越剧院版的,徐派小生钱惠丽饰张生、袁派花旦方亚芬饰莺莺、吕派花旦张咏梅饰红娘,这个版本也算是经典之作了,但由于我到现在没看这个版本的全场,所以不好评论,仅就我所见的片段来看,这个还是比不上浙百版的,但这个版本中张咏梅饰演的红娘还是让人眼前一亮的,虽说浙百的陈辉玲演的也已经很好了。
    越剧之西厢,为了充分发挥自己所长之婉转,在西厢改编上大笔删去了白马将军救寺的部分,在剧中对此只是一笔带过,因为这段在古时是要用北曲唱的,慷慨激昂的调子显然与温婉柔情的越剧不合,不过这个删除在观剧时并不觉得有什么遗憾,其整体风貌还是显得很完整、震撼的。
    我初看越剧西厢,是在看茅威涛《蓦然又回首》时,看到其中选取的《西厢记》中的一折,就是红娘为张生送笺的那折,那折是张生和红娘的戏,不得不说当初我被茅威涛和陈辉玲的表演所倾倒了,之后便找来茅的全本西厢下来看,真是看的很过瘾,唯一遗憾的是其中的念白没有字幕,有些地方看的很是吃力,这个也是多数戏曲光碟中的缺憾了,当初制作的时候大抵只考虑到了本剧中的戏迷,想着他们能听懂念白,没长远地考虑到外地的戏迷也有可能看这个光碟。
    说到西厢的演出,前一阵子在看焦偱《剧说》时,看到一则记闻很是惊心,因为其中居然提到了辉县,还提到了淇河,这个离我家很近的说,其中引《书影》说:“辉县褚邱,去百泉四十里,有白马将军祠,土人多崔姓,而近又有郑村。有演崔郑传奇者,土人以石击之。”后又引《旷园杂志》云:“唐郑太常恒暨崔夫人莺莺合祔墓,在淇水之西北五十里,曰旧魏县,盖古淇澳也。明成化间,淇水横溢,土崩石出,秦给事贯所砖志铭在焉。犁人得之,鬻诸崔氏,为中亭香案石。久之,寻得其家,有胥吏名吉者识之,白于县令邢某,置之邑治。志中盛传夫人四德咸备,乃一辱于元微之会真记,再辱于关汉卿、王实甫之西厢记(有一种说法《西厢记》并非王实甫一个人完成,关汉卿曾为之续)。历久而志铭显出,为崔氏洗冰玉之耻,亦奇矣。”
    看此记文,余甚奇之。我虽然知道辉县有个百泉湖,从没听说还有个白马将军祠呢,更惊叹的是原来在明成化年间,我老家脚下的淇河水还是那么猛,一点也不亚于《诗经》中所说的“淇水汤汤”,只是如今啊,淇河的上游,包括我们县南部和辉县境内的部分,算是几近干涸了,除了夏天发大水,能红火一阵外,其他时间算是不见踪影了……
    至于其中所说的郑、崔墓,后经人所考,当是一种误会,后人有考证说,此墓志铭中所记之崔、郑,非世传之莺、恒也,因为当地有崔、郑二姓,且世通婚姻。当是一种误读了。

 

“玉宇无尘,银河泻影”这一段,又名“落红阵阵”,后者人用的更广泛一些,当时写的时候没细查,就武断地照例取第一句作为段落名称了。
    初听这段,印象中深刻的是在94年的越剧节上,当时唱这段的是茅的弟子蔡浙飞和颜佳,蔡浙飞的确无愧于“小毛毛”的称号,不仅在唱腔上,就是在扮相上也是酷似茅威涛,当时听过之后,就甚是喜欢上了这段,可是也还有遗憾,毕竟那个张生不是茅本人所演的,去年朝廷11台的“精彩回放”里终于播茅本人和颜佳的了,那之后,偶自然就是下载收藏了。
    这段唱词,看过王实甫《西厢记》剧本的可以对照下,基本上是按原本改过来的,像“玉宇无尘”就是原本上的词,之下的“侧着耳朵”、“蹑着脚步”、“角门儿”,在王本里都能寻见其影的,只是王原本读起来有点吃力,而越剧把其简化、通俗化了,也更易于入越剧的腔调,传唱了。
    “玉宇无尘”这里是在张生接到红娘送的书笺后,读出莺莺之意,约他夜半到花园相会,于是张生巴不得太远早早落山,终于等来了夜半时分,张生便如约从后门来到了花园。全本中,这段唱后并非莺莺立即接上就唱的,张生赴约,莺莺的心思被红娘猜透,莺莺在院中见到红娘,怕事被其所泄,于是支走张生,张生见再次被拒,卧病于床,后莺莺虑张生之病,又见红娘实乃自己之人,于是再次请其为自己传话,约张生,张生闻言,欣喜前往,“落红阵阵”这里,当是崔、张二人幽会时所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