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天天新报 整版报道李治新作《不懂项目管理,还

标签:
转载 |
《不懂项目管理,还敢拼职场》讲述了一个灰姑娘在世界500强企业打拼10年的职场成长史。主人公栗子毕业于名校。毕业典礼上,她连一个面试机会都还没有拿到。然而,一次研究生讲演比赛之后,她凭借独特的求职简历一步一步叩开了500强的大门,从此开始了别样的人生……
硬着头皮找工作
2008年6月27日,泰国航空公司TG674航班缓缓地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才早上6点多,崭新的T3航站楼将被一群睡眼惺忪的乘客打破寂静。我并不确定这是不是首都机场每天早上迎接的第一架航班,这对我并不重要。对我更重要的是,这是不是我最后一次乘坐这架航班。
我那时已经在位于泰国首都曼谷的百事亚太总部研发中心工作了将近4年。平时经常坐这个航班回家休假,这一次本来是为了参加第二天的项目管理师资格考试(PMP)而回来,但阴差阳错地,我必须在今天太阳落山前作出一个重大的人生抉择,是不是要离开那个我又爱又恨的曼谷,回到北京去另一家公司工作。
航班是架老旧的飞机,还是一如既往的旅客不多,这是我选择它的一个重要的理由,因为我可以一口气打开3个坐椅之间的挡板,霸占3个枕头和毯子,蜷起身子睡上一觉。但是前一天晚上我却辗转反侧,一分钟也没有合上眼。我脑子反复思考的只有是否离职的SWOT(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强势与弱势、机遇与挑战)分析。我甚至在反思,如果不是当年那段传奇般的面试经历,我现在会在哪儿?在做着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呢?
没有人可以轻松地面对人生的拐点,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路的尽头迎接我们的是什么。就像2004年我放弃继续读博士,毅然决然地找起工作,也是一个恨不得咬破嘴唇才下的决定。
那时,我从位于亚特兰大的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当时就业形势虽然不能和2009年的金融危机比,但报纸上也大肆鼓吹这是自大萧条以来最难找工作的时候。这些所谓的科学统计数字背后,却是愁眉苦脸的应届生和变本加厉压榨起薪的公司。很多同学都不敢毕业而选择了继续“深造”。我实在对当女博士没有兴趣,就硬着头皮找工作。
毕业典礼上,一个面试机会都没拿到的我,在硕士帽上用白色的胶条贴了四个中文字:青春无悔!那时候,我头一次感受到选择给我带来的压力。但多少年来,它也告诉我决定可以改变你的命运,但不能注定人生的成败。每一条路都会有它独特的风景。
演讲比赛带来转机
其实所有人找工作都逃不掉一开始漫无目的的大撒网行动。我当年的大撒网行动是在美国最大的招聘网站上开始的。我在临近毕业的半年里就开始在上面撒简历,但都杳无音信。正在这时,系里的一次研究生演讲比赛给了我一个转机。
那时我刚刚参加一个美国专业协会研究生演讲比赛回来。那次比赛我最终取得了第二名,500美元奖金。站在台上领奖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世界上很多的“不可能”是自己找的退缩的借口,有一丝的希望和机会,就应付出百倍的努力去争取。
这次比赛如果用那个稿子,我肯定有信心打败对手,但我不喜欢来回嚼自己嚼过的馍,于是我换了一个全新的难度更大的题目。这是系里的一个传统赛事,台下坐的都是在各大公司有头有脸的校友,教授往往通过这次机会与大公司寻求合作项目,所以每个导师都非常重视,希望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组的科研实力。
我决定先把PPT做好。为了让条理更加清晰,我用了三个不同的颜色来区分三个章节;为了把复杂的科学理论说明白,我做了几个动画演示;为了把高深的结论说明白,我用几个图片打比方。总之,我想了好多办法来弥补我这张笨嘴的缺陷。
名次是在晚上宴会即将结束时宣布的,当系主任读出我的中文名字时,我一时没反应过来,赶紧用餐巾擦擦嘴,用手捣了两下头发,才走上台去领奖。
这一次我得到了一张100美元的支票。让我日后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比赛给我带来的不是一百美元,不是第一名的荣誉,而是命运的改变。
(阅读全文,请联系《天天新报》副刊部)
○摘自《不懂项目管理,还敢拼职场》
李治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