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类课堂教学“如何抓关键问题评课”
案例展示
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植物》课堂实录
一、直观示范,让学生知道该怎么说
师:亲爱的孩子们,喜欢动物和植物吗?今天呀,黄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有趣的动物和植物,想看吗?
生:想。
师:那你们可要仔细地看认真地听哟,想想别人觉得它哪点最有趣,是怎样说清楚的。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课件展示“小刺猬”)
师:孩子们,听清楚了吗?听了姐姐的介绍,你知道刺猬什么地方最有趣?
板书:刺猬
样子——身体脑袋腿刺
吃的——虫子苹果葡萄
活动——运果子
师:刚才那位姐姐觉得刺猬的样子、吃什么、运果子的地方最有趣就给我们介绍了,待会儿,你在介绍你喜欢的动物的时候,也可以像姐姐一样,觉得哪种动物哪点有趣就介绍哪点。
(课件展示“向日葵”)
师:孩子们,听了哥哥的介绍,你知道向日葵什么地方最有趣了吗?
板书:向日葵
样子——圆盘,花瓣
生长特点——望着太阳
师:哥哥觉得向日葵的样子和生长特点最有趣,就告诉我们了。你在介绍自己喜欢的植物的时候,也要像哥哥一样,把你觉得它最有趣的地方说清楚哦!
(学生发言介绍有趣的动物植物,略。)
师:其实,要说清楚动物和植物有趣的地方,还有其他方法,有时两个人一起说也很有意思,我们来听听!
(多媒体展示对“猪笼草”的对话介绍)
师:孩子们,你们听明白了吗?哥哥姐姐是怎样把“猪笼草”有趣的地方说清楚的?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
师:在听别人介绍的时候,如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很有礼貌地向对方提出问题,对方要很有礼貌地给予回答。
(多媒体展示对“瓢虫”的对话介绍)
师:这也是两个人的对话,哥哥介绍了瓢虫的样子有趣后,姐姐又补充介绍了瓢虫的种类,让我们更了解瓢虫了!
二、提供材料,让孩子们试着说,学着说
师:亲爱的孩子们,在我们身边,有一种小动物无处不在,花园里、树枝上甚至你的家里,到处都能看见它。今天它也来到了我们这儿,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多媒体展示“蚂蚁的生活”)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蚂蚁有趣吗?它哪点最有趣呢?准备一下,待会儿给大家说说,准备好了就举手。
(学生发言略)
三、创设平台,让学生快乐地说
师:刚才大家都说得很好,那你最喜欢什么动物或植物?
师:你觉得它什么地方最有趣?赶快在自己的座位上小声地说一说,准备一下,待会儿说给大家听听。准备好了就举手。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激发孩子对动物和植物的爱心
(多媒体展示大量有趣的动物和植物)
师: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有趣的动物和植物,大家在生活中要好好留意,它们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用我们的能力去保护它们,爱护它们,和他们好好地生活在一起!
(黄艳)
[评课呈现]
用“抓关键问题”法,采用专家会诊方式评
《有趣的动物、植物》教学
专家会诊评课记录
班级
|
二(一)
|
授课教师
|
黄艳
|
内容
|
有趣的动物、植物
|
时间
|
12月25日
|
会诊专家
|
市教科所郓老师,区教研室桂主任
|
记录人
|
贺晓婧
|
黄老师反思性说课:(略)
专家会诊过程:
郓老师:应该说黄老师个人素质是非常好的,这节课教学环节比较清晰,也很有层次性。但整堂课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没什么话说,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问答比较多,缺乏交互性。这些不足,黄老师在自己的说课中也谈到了。按说有趣的动植物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为什么会出现效果的状况呢?
桂主任:我认为是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几个关键问题没有处理好。首先是口语交际情景创设的问题。我们知道,口语交际是在具体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具体的环境”就无法进行。《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只有创设真切的、刺激度高的口语交际情境,才能激发学生交际兴趣,才能使学生想说敢说乐说。
郓老师:其实,教学中黄老师也在创设情景。比如多媒体展示有趣的动植物,比如录音呈现介绍有趣动植物的对话。但这些情景是否具有交际性?是否最优化?是否引发学生内在需求(产生想说想交际的动力)呢?多媒体录像呈现的情境是动植物介绍,这一情境对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产生亲近动植物的情感,引发他们对话题的兴趣有一定的作用,但从交际层面来看,情境本身蕴涵的交际因素不够,对后继的口语交际活动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微乎其微。因此,课堂上学生的言语活动基本停留在“说”的层面,即便是所产生的口语交际现象,也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的。情境的创设没能引发学生主动交际的需求,当然学生就不想说,不愿说,课堂也就不可能产生富有实效的口语交际活动了。
黄老师:两位专家说得很有道理,给我很大的启迪。我在想,如果我课前先让学生选一种最喜欢的动物(或植物)作精心准备,上课的时候,学生就是这种动物(或植物),整个课堂就是一个“交朋友”的活动,让学生在“交朋友”的过程中了解有关动植物的知识,会说一种有趣的动植物,这样效果也许会好点吧?
郓老师:黄老师很聪明也很有悟性。你这个情景的创设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我想学生肯定会感兴趣的。为什么呢,首先“交朋友”这一情境本身就具有交际的意味。“交”是发生在两个人(或以上)之间的。“交”不仅需要运用口语,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表达技巧。其次,“交朋友”
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发生的行为,这一情境接近学生生活,容易引发学生内心需求,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欲望。
桂主任:还有一个关键问题要特别注意,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不能满足于学生想说、爱说,不能学生说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课堂上的口语交际活动毕竟是一种教学活动,应该有具体而明确的发展学生语言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的核心任务。因此,针对话题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明确的语言发展目标,有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指导,有利于科学、有效的发展学生的语言。如果按照黄老师“交朋友”的设想,结合二年级学生特点,这堂口语交际课发展学生语言的目标可以这样确定:能用作自我介绍的简单句式介绍“自己”,重点说清楚“有趣”;能简单介绍“别人”,突出有趣;懂得并会用“交朋友”这种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基本礼仪语言。教师整堂课不管对学生语言的指导、点拨还是评价都应该围绕这个目标进行。
黄老师:依照这样的目标教学,学生就不仅想说,而且会说了。以前我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认识,所以课堂上学生的发言不知该如何引导,引导到什么程度,只是临时性的纠正一下语病,顺通些句子。非常感谢两位专家的指点,让我收获不少。
郓老师:黄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你要注意。我看了一下听课笔记,你的整堂课分四步进行:直观示范,让学生知道该怎么说;提供材料,让孩子们试着说、学着说;创设平台,让学生快乐地说;拓展延伸,激发孩子对动物和植物的爱心。整个过程大部分时间在进行师生所谓“互动”──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沿着老师的思路回答问题;老师布置说话任务,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口头说话。这个过程偏重口语忽略了交际。《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教学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单向的口语训练,并不能培养学生的应对能力,只有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才能培养学生的应对能力。因此,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师生、生生都要互动起来,构成交际状态。
黄老师:那么在我这堂课中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桂主任:其实你后来创设的“交朋友”的情景就蕴涵了不少的交际因素,只要顺着“交朋友”这个思路好好设计一下教学环节,我想是能构成互动交际的状态的。比如先通过教师的语言,创设动物大聚会的交际情境,进行简单的名字介绍;然后是“交朋友”的第一项活动:自我介绍。在这项活动中,先介绍一种有趣的动物,作为例子引领,再通过分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自我介绍。“交朋友”的第二项活动是“寻找朋友”,同样先示范,再组合情境,相互交流介绍。“交朋友”的第三项活动可以是“猜朋友”(语言转换,介绍朋友,进一步提高要求),最后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总结全课,升华情感。
黄老师:非常感谢两位专家对我执教的这堂口语交际课的诊断分析,你们的指导让我明白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明白了如何抓住关键问题,提高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来后,我要把两位专家的意见进行认真整理和反思,重新设计这堂课的教学,再次实践,希望能再次得到你们的指导。谢谢!
|
案例评析
这是通过专家会诊的方式,抓住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进行观课后的议课。这样的会诊评课,对课堂教学情况,不仅从理论的角度进行剖析,而且结合课堂教学指出了改进的方法。这样的评课对于提高年轻教师教学水平很有帮助,深受教师喜欢。会诊中的两位专家以一种朋友的身份与黄老师面对面交流,紧紧扣住口语交际课应该解决好的三个关键问题,一一评析其成败得失,讲得深刻,并能以理服人,就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的问题,也提出了非常具体、可行的办法。评课中,黄老师与专家是互动的,黄老师面临的问题是真实的,专家解决的问题是实在的。所以,总的来说,这样的评课是有效的评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