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
3课程标准是纲,纲举才能目张。
新课标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不仅能帮助教师提升教学目标,还可以引导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实现以下三个转变。一由“抽象知识”向“具体情境”转变,二由“知识中心”向“素养中心”转变,三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
4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是课程的总目标,它与具体的教学目标之间还有很多小台阶。这些小台阶是从“课程”到“课时”的一系列具体目标。这一系列具体目标构成了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系统。
在这个目标系统中,一方面,每一个具体目标都是由核心素养总目标分解来的,每一个具体目标都是与核心素养的总目标有关联的:或不断进阶,或夯实强化,或持续深入。另一方面,由总目标分解来的各个具体目标,彼此环环相扣,既边界清晰,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一脉相承,共同指向核心素养的总目标。
将核心素养转化为一系列具体目标后,只要系统中的每个具体目标落实到位了,核心素养的总目标也就达成了。核心素养这个总目标的落实,不是随机、随意、撞运气式的落实,而是在每节课、每个单元、每个模块中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系统化的落实。
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目标是一个复杂过程。因为它涉及教学最核心的地方,挑战学科最本质的东西。要想实现这个转化,教师不仅要对课程标准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还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研究各种版本的教材,研究教学实施过程、质量评估过程等。这对教师的教育观、课程观以及专业能力提升提出了挑战。
但这一步是绕不过去的。
首先,教师要系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特别是“课程的性质”“课程的理念”以及“课程的总目标”部分,深入挖掘课程标准的内涵,领悟课程标准的深刻含义,用课程的总目标统领具体目标,将课程理念贯彻到每一个具体目标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学科核心素养”。
其次,教师要将这些上位的课程理念、课程性质与学业质量标准、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建立联系,找到落实素养目标的载体。
最后,教师根据学业质量标准的不同水平,结合学情,将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向一系列目标转化。
在实际工作中,目标的分解不一定从上到下逐级进行,可以从任何一个层级开始,然后将其连接起来,形成环环相扣的目标体系。无论是自上而下将核心素养总目标转化为一系列具体的目标,还是自下而上,由具体教学目标拾级而上,汇聚成核心素养的总目标,都是一个美好的蓝图。
在教学实践中,在实施层面还需规避很多误区,想清楚很多问题,以避免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两张皮。要想避免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两张皮,需要做到两个坚持,一个是坚持学生立场,一个是坚持系统思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