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己体察
《书》曰: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工夫全在行上。”知道并不艰难,要真正做到才艰难。功夫全在做没做到。读书明理,不是说在读书中你能看出书中的道理,而是要结合自己生活,亲自检验。
“将自家日用底与他勘验,须渐有见处。若不去那大坛场上行,理会得一句透,只是一句道理耳。”将道理放到日常应用里去检验,渐渐就会形成自己的见解。如果不把道理带到大场合中去检验,就算这句话理解得非常透彻,也不过只是一句道理罢了。
“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读书不能只是专门在书本里探求义理,而是需要反过来往自己身上推寻研究。朱熹说,这样的道理,秦汉以后,再没人说及,读书人也只是一味去书本上探究,不结合自身加以理解。
“学者读书,须要将圣贤言语体之于身。如‘克己复礼’,如‘出门如见大宾’等事,须就自家身上体看,我实能克己复礼、主敬行恕否?件件如此方有益。”要身体力行,结合自身体会加以理解。我能不能做到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礼仪?能不能做到尊敬别人、宽恕别人?对圣贤的每句话都要这样去做,才能真正受益。
“读一句书,须体察此一句我将来甚处用得。”读书时每一句话,都要切己思考,这句话对我而言,将来能在什么地方用得上。“且如‘学而时习之’,切己看当时,曾时习否?句句如此求之,则有益矣。”切己,就是学习之后要联系自身看,要将学的道理用到自己身上看,才能见到贴切的地方。“今人读书只要科举用。”读书是为了应付科举考试,于今为盛。
“看文字须是切己,则自体认得出。”读书须得密切联系自身,那么自然就能体会、辨认道理。“恐更当于日用之间深加省察,而去其害此者为佳。不然,诵读虽精,而不践其实,君子盖深耻之”读书更应在日常应用中深入反省检查,去除有害思想为好。如果不这样,即便再精湛地吟诵解读,却不踏实地切身践行,君子也会深深地引以为耻。
“读《六经》只就自家身上讨道理,便易晓。”也就是说,结合自身实际去探讨道理,书中的意思才更容易明白。这也提供了读《六经》的一个方便法门。
“圣人语言甚实,即吾身日用常行之间可见。”所以,朱熹说,“读书须将圣贤言语就自家身上做工夫。”“大凡读书,须是要自家日用躬行处着力方可。”凡是读书,一定要在自己日常应用中有关系的地方下力气苦读、亲身实践才可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