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十述怀》赏析

(2025-11-03 13:49:13)
标签:

文学评论

现代散文

八十述怀

季羡林

季羡林这一篇《八十述怀》与他年轻时写的《黄昏》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作为八十岁的老人,又是世界闻名的大学者,他的心敞开来了,他的笔放开来了,率性而谈无拘无束,信口吐来皆成珠玉。这样的文章好读,容易读,而且很容易读出它的好处来。
这位老人一出口就令人感到亲切,有幽默感:“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如今竟然活到八十岁,然而又一点没有八十岁的感觉,岂非咄咄怪事!”活到八十岁的人不少,“没有八十岁的感觉”的人不多。豁达、乐天、对生命充满自信之感,从笔下传入读者的心中,让读者觉得:这位老人真平和,真坦率,真可亲。
“不知怎么一来,宛如一场春梦,我活到了五十岁。”“五十一过,只仿佛一场春梦似的,一下子就到了古稀之年,······”“又仿佛是一场缥缈的春梦,一下子就活到了今天,行年八十矣,是古人称之为耄耋之年了。”一场“春梦”接着一场“春梦”,越老越缥缈。这“缥缈”二字把梦写活了,而且把它放在七十岁到八十岁之间,更加灵妙。
对于那场浩劫,作者说:“我当然是在劫难逃,被送进牛棚。我现在不知道应当感谢那一路神灵:佛祖、上帝、安拉;由于一个万分偶然的机缘,我没有走上绝路,活下来了。”这也是大多数劫后余生的人都可能说的。有意思的是下面这两句话:“活下来了,我不但没有感到特别高兴,反而时有愧悔之感在咬我的心”。这是一句;还有一句是:“活下来了,也许还是有点好处的。这一生写作翻译的高潮,恰恰出现在这个期间。”说是“春梦”,其实并不是“春梦”,因为留下了心上的愧悔,也留下一连串文字的成果。
到了八十岁,似乎更有意思:“从夜里零时想,自己是不折不扣的八十老翁了。然而这老景真如古人诗中所说的‘青霭入看无’,我看不到什么老景。看一看自己的身体,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看一看周围的环境,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金色的朝阳从窗子里流了进来,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楼前的白杨,确实粗了一点,但看上去也是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什么都是“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老人的眼前和心里,以平常心对平常物:“总之,我还是我,依然故我;周围的一切依然是过去的一切······”就这样“心如止水”了吗?不,还有梦,还有春天的梦,“我梦见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淡绿的大叶子;我梦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虽是耄耋之年,活力依然。
我觉得最高明的是他想到了鲁迅《野草》中的《过客》一文。人生的确是如同过客一般,岁月匆匆,容不得你停步细想。但是走到哪里去呢?一个八十岁的老翁,当然会同意《过客》中的老翁所说的:“前面,是坟”。但是季先生也同时相信那位小女孩所说的:“那里有许多野百合,野蔷薇,我常常去玩,去看它们的。”他说:“我既看到了坟,也看到了野百合和野蔷薇。”
中国古人对生死的看法,大概以陶渊明最为通达。作者也引用了陶渊明《形影神》三首中的最后四句:“纵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投入生命的洪流之中,追求自己应该追求的一切,该结束时一切都会结束,没有必要去忧虑,而且忧虑又有什么用呢?不如不想的好。反正“坟”是有的,“花”也是有的。“我现在就抱着这种精神,昂然走上前去。”
又是十年过去了,作者已是九十高龄了。这十年中还时时见到他的著作和参加学术活动的消息。我相信,以后的岁月,他也会如文章中所说的那样“昂然走上前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