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信仰》赏析
(2025-10-06 13:44:37)
标签:
文学评论现代散文怀疑与信仰张中行 |
除了记人的文章以外,张中行还以说理文见长。他这个人其实是相当理性的,受过相当严格的逻辑思维训练。所以他的学术著作如《顺生论》、《禅外说禅》、《文言和白话》等都条理井然,自成体系。即使是一般说理性质随笔,也相当严密。
这篇《怀疑与信仰》是为北京大学九十周年纪念文集《精神的魅力》而写的。全文贯穿着英国哲学家培根的那句名言:“伟大的哲学始于怀疑,终于信仰。”但是,千万不要以为作者以不能“终于信仰”为憾事,他的哲学思想基本上受了罗素怀疑论的影响,他毫不讳言自己是一个“怀疑论者”。在他1996年写的回忆录《流年碎影》中,作者就对此有过这样的述说:“自知造诣有限,只能有始无终。但这‘始’也不是无所得,那是不轻信,是直到现在我还珍而重之的。单说这怀疑和追根问底,二人同心,作为一种精神,至少是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各方面的影响却是不小的。只说两点。一是不信任任何权威,如旧的子曰诗云直到上谕之类,新的什么主义、什么思想之类,因为依照怀疑精神,都可以问,或说必须问:‘你信,他就真正确无误吗?拿权威以外的理由来。’而经常是拿不出使人信服的理由,更经常是不许问。问,结果常常是不信,有什么好处吗?由浮世方面的利害来看,也许没有什么好处。至于说到治学、求真,那就只能走这一条路。二是有所知,因为都问过所以然,所以就比较靠得住。总之,在红楼混四年,我虽然未能“终于信仰”,因为学会怀疑和追根问底,就算作所得只是不信吧,我还是认为大有所得也就不悔恨的。”(《流年碎影》)
有句话说得好:“怀疑是学问的开始,一切学问都从怀疑出发。”这是必然的,如果一开始就毫不怀疑,那就不是求学问,而是拜菩萨了,只有愚昧的宗教信徒才如此迷狂。人因为有理性,所以能怀疑。理性越深,怀疑越大。上世纪初的大学者王国维有两句诗写道:“人生过处始存悔,知识增时只益疑。”他也是这么说,知识越深,怀疑也越大。很快就到达“信仰”的人往往浅薄,甚至迷狂,所以古今中外的大学者们,很少发现他们有真正坚定不移的信仰,他们往往是怀疑论者——不管他们承认,事实正是如此。
现在的问题是许多信仰者不许别人不信仰,在他们看来,怀疑是有罪的,非要逼得你有所信仰不可——至少在口头上有信仰。这就造成哄骗和欺压,甚至造成亿万人哄一个,一个人压亿万个的荒谬局面。所幸这样的时代过去了,张中行也能公开地说自己是个怀疑论者。人们终于有了说“我不信”的权利。——这也就是北京大学这所中国最古老也最优秀的大学的校风,北大从蔡元培任校长开始,就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治校方针的,还是从这里出发,又以这里为依归——由此看来,他的思路还是十分清晰的。
前一篇:《刘佛谛》赏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