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小楼一雨作春寒》赏析
(2025-02-14 13:33:55)
标签:
清词宋育仁风入松悼亡 |
风入松
宋育仁
小楼一雨作春寒,独自倚阑看。东风又绿楼前柳,一丝影、一忆华年。泥酒情怀似絮,焚香心事如烟。
流光弹指记华鬘,挥手向人间。梦身犹著天花雨,认绿杨、魂住江南。觉后追寻迷路,屏风无限关山。
这是一首悼亡词。
“小楼一雨作春寒,独自倚阑看。”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小楼上初春阵雨过后,带来一片寒意,独自倚着阑杆观看。
词一开头“小楼春雨”的意象,很容易联想起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港明朝买杏花”的名联,不过陆游诗重在“听”,这首词重在“看”;听的结果是想象第二天早上街头肯定会有叫卖杏花的小贩出现,看的结果则要在下文再交代出来,但“独自倚栏”的孤寂之感已预示了抒情主人公的心态。
“东风又绿楼前柳,一丝影、一忆年华。”接着二句是说,东风又吹绿了楼前的柳树,丝丝绿影摇荡,不由人追忆起往昔的美好时光。
这首词专注于柳条的丝丝绿影,由这些丝丝绿影而感慨年去岁来,年华易逝,生出几分生命的悲剧意识,悼亡的主旨也就不难索解。这里“一丝影、一忆年华”虽是上三下四的句式,却颇与唐李商隐《锦瑟》诗“一弦一柱思华年”一句的语义结构相近,有一种感人的深婉之思含蕴其中。
“泥酒情怀似絮,焚香心事如烟。”上片歇拍二句是说,沉溺于饮酒的情怀好似柳絮,焚香祈祷心事如烟。
“泥酒”,沉溺于饮酒。在古人的词中,“泥酒”往往是表示心绪不佳的用语,如唐韩偓《有忆》诗“愁肠泥酒人千里。泪眼倚楼天四垂”。“焚香”,意在祈祷,希望深藏心中的美好愿望能够实现。但“情怀似絮”、“心事如烟”,分明是充满悲伤充满愁闷的表白,“絮”、“烟”的飘飞不定,恰到好处地象喻了作者此时恍惚的意绪。而这种迷离惝恍的氛围,也为下片的展开作出了很好的铺垫。
“流光弹指记华鬘,挥手向人间。”下片换头二句是说,时间流逝快速还记得你当年的风采,而今你已离开人间。
这两年开始转入“忆华年”的叙写。“弹指”,喻时间流逝之快。而“弹指”,本佛家语。《翻译名义集·时分》:“《僧祗》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记华鬘”,与下文的“犹著天花雨”一样也是用佛家语描写已殁爱侣当年的风采。“华鬘”,梵语“么罗”的汉译,是古印度人的装束物,穿花朵为串,挂在身上或缀于头顶。“挥手向人间”,谓所悼之人辞却凡尘,上登天界。
“梦身犹著天花雨,认绿杨、魂住江南。”这三句是说,梦幻中天上落花如雨,而此住江南的绿杨是爱侣的精魂所化。
“天花雨”,即天雨花,天上落花如雨。这里的“华鬘”、“雨花”并不具有宗教意义,只是借用而已,但由此产生的兼具神秘意味与华丽气象的表现效果,则使词境更深入一层,俨然有天上人间的感慨。而此“绿杨”即彼“东风又绿”之“楼前柳”。其缥缈之思,芬芳缠绵,令人感动不已。
“觉后追寻迷路,屏风无限关山。”末二句是说,觉后梦中往寻不可得,眼前却只见一道屏风,这道屏风就像阻隔着千山万水。
结拍两句,再作一转,未从充满梦幻的精神状态中暂时解脱出来,仍对梦境眷恋不已。那一份惆怅悲凉,低回往复至此,已是无以复加。
附录:风入松
宋育仁
小楼一雨作春寒,独自倚阑看。东风又绿楼前柳,一丝影、一忆年华。泥酒情怀似絮,焚香心事如烟。
流光弹指记华鬘,挥手向人间。梦身犹著天花雨,认绿杨、魂住江南。觉后追寻迷路,屏风无限关山。
注释
〔华年〕少年。〔泥酒〕滞酒。〔心事如烟〕谓心事萦怀,象香烟那样曲折缭绕。〔华鬘〕鬘,发好貌。华鬘,天竺人以线贯穿各种花朵的饰身之物,亦可作妇人身上的装饰品解。此处代指女子。〔天花雨〕从天而降的花雨。
作者简介
宋育仁(1857~1931)字芸子,一字芸岩,号道复。四川富顺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编修。派为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参赞。归国后在四川办理矿务、商务,兼尊经书院山长。戊戌政变作,削籍归。光绪末官邮船部丞参。入民国,任成都国学院院长,主纂《四川通志》。出王闿运之门,诗多半学南北朝徐陵、庾信、阴铿、何逊之作,蒿目时艰,乃以诗宣其伊郁。亦工为文,善填词。其词多幽忧悲慨之语。有《问琴阁文录》、《诗录》。词集名《问琴阁词》。
前一篇:《夜飞鹊·香港秋眺》赏析
后一篇:《惜秋华·泪菊愁萸》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