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春云深宿虚坛》赏析
(2025-01-25 18:12:56)
标签:
清词朱孝臧乌夜啼登戒坛千佛阁 |
乌夜啼·同瞻园登戒坛千佛阁
朱孝臧
春云深宿虚坛,磬初残。步绕松阴双引出朱阑。
吹不断,黄一线,是桑乾。又是夕阳无语下苍山。
这首词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前后的春季。作者时任礼部侍郎兼署吏部侍郎。“瞻园”即张中炘。“戒坛”,寺名,又称戒台寺,为中国三大戒台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坛”之誉。寺在北京西郊门头沟马鞍山上,离市区约35公里.始建于唐武德五年(622),后辽代高僧法均(1026~1075)在此建坛传戒,清时多次扩修。千佛阁为寺内主要建筑,重檐层阁,内有楼梯回旋。墙面嵌佛龛无数,均有佛像,故名之。在某个春日傍晚,作者与词友张瞻园在戒坛词登临志感,写下这首词。
“春云深宿虚坛,磬初残。”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如云的香烟仍缭绕空空戒坛,钟磬声声已然消歇。
词首先从视听两个方面描写佛寺的肃穆、清净和神秘。山高谷深,暮霭重锁,春云复叠,故曰“深”。挥之不去,驱之不散,春云久驻,故曰“宿”。而在举行受戒仪式的戒坛上,此时不着一物,空寂无人。诵经礼佛的唱颂已溶入春云之中,依稀可辨的一丝磬声也正离殿梁远去。“虚”既言坛,又言寺,也指磬,同时隐含人。禅语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中真意,唯有意会。
“步绕松阴双引出朱阑。”第三句是说,携手绕过松荫走出朱栏。
这句从写寺转写自己。戒坛寺坐西朝东,依山势高低而建,寺内又“以松为盛”(《燕京岁时记》),著名者有卧龙、九龙、抱塔、梅花、自在(又名“活动”)五松。一树一态,令人叹为奇观。另有好几十株白皮松,枝干斑白,高耸入云。故词人“步绕”以寻松。而古寺藏幽隐秀的曲折之势,亦由此可见。“双引”典出宋魏泰《东轩笔录》:宋中书、枢密两处的官员,有朱衣吏二人牵马,以示荣宠。作者化用其意,既显示身份,又指自己与张瞻园携手同行,扶栏拾级登上千佛阁。
“吹不断,黄一线,是桑乾。”换头三句是说,风吹不断,眼底黄黄的一线,那是奔腾的桑干河水。换头三句从李白咏庐山瀑布的诗句“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化出,语新意奇,令人玩味不尽。你看,在千佛阁上高瞻远瞩,极目天舒,视野中的桑乾河蜿蜒曲折,顽强穿行,发出一缕黄色的闪光。它恰如悬空飘荡的一丝黄线,又细又软,且长且韧,令人担心,却又吹之不断。
“又是夕阳无语下苍山。”末句是说,默默夕阳又沉睡在苍翠山峦。
结句以景写情,一个“又”字正有无限感慨。“夕阳”本无有语无语之分,有无者皆词人之主观意念。词以“无语”作结,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所感甚大,意境深远。
附录:乌夜啼·同瞻园登戒坛千佛阁
朱孝臧
春云深宿虚坛,磬初残,步绕松阴双引出朱阑。
吹不断,黄一线,是桑乾。又是夕阳无语下苍山。
作者简介
朱孝臧(1857~1931)字古微,号沤尹,又号彊村,曾改名祖谋。浙江归安(今湖州)人。清光绪九年(1883)进士。授编修。充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纂总校。历官侍讲、侍讲学士、少詹事、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兼署吏部侍郎、广东学政。称病辞归。入民国,在沪为寓公。早年工诗,结交王鹏运,始专意于词。为“清季四家”之一,论者以为堪称词学一大结穴。其词蕴情高夐,含味醇厚。藻采芬溢,以王沂孙为之骨,以吴文英为之神,以苏轼为之姿态。辑刊《彊村丛书》。编有《湖州词徵》、《国朝湖州词徵》、《沧海遗音集》、《宋词三百首》。晚岁删定词集为《彊村语业》。
前一篇:《贺新郎·秋恨》赏析
后一篇:《浣溪沙(二首)》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