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朱仙镇谒鄂王祠》赏析
(2024-11-24 13:41:56)
标签:
清词王鹏运满江红谒岳鄂王祠 |
满江红·朱仙镇谒鄂王祠敬赋
王鹏运
风帽尘衫,重拜倒、朱仙祠下。尚仿佛、英灵接处,神游如乍。往事低徊风雨疾,新愁黯淡江河下。更何堪、雪涕读题诗,残碑打。
黄龙指,金牌亚。旌旆影,沧桑话。对苍烟落日,似闻悲咤。气詟蛟鼍澜欲挽,悲生笳鼓民犹社。抚长松、郁律认南枝,寒涛泻。
此为光绪二十八年(1902)词人自谏垣南归,途经河南开封朱仙镇时所作。词下原注:“道光季年,河决开封,举镇惟岳祠无恙。壬午(光绪八年,1882)扶护南归,曾梦游祠下。”对这座纪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祠庙,词人是心仪已久了。
上片着重于谒祠。
“风帽尘衫,重拜倒、朱仙祠下。”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风吹拂着帽子,衣衫上沾满灰尘,我再次拜倒在朱仙镇鄂王祠下。
起首两句,述自己不顾风尘劳顿,到镇伊始便迫不及待前来瞻拜,一个“重”字,是包举廿年前“曾梦游祠下”的往事而言。这两句与陈维崧名作《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的起笔“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如出一辙,于点题中具有自我写照,为入祠抒感拓出了地步。
“尚仿佛、英灵接处,神游如乍。”接着二句是说,瞻仰了岳王神像的英武,当初的神游如今喜成事实。
这两句为瞻仰庙像,不仅简练地示现了岳王神像的英武,且进一步从“神游如乍”的感想中流露出自己对庙主的夙慕。而联翩的思绪却将词人拉回悲愤之中。
“往事低徊风雨疾,新愁黯淡江河下。”这二句是说,一方面,是岳飞悲剧命运的历史情景,如疾风骤雨袭上心头,令人低徊扼腕;另一方面,是朝廷腐败,国势日蹙的社会现实,与岳飞当年的政治情状何其相似,勾起如江河般滔滔不绝的新愁,使人更加心情沉重。
“更何堪、雪涕读题诗,残碑打。”上片歇拍二句是说,更不用说,诵读着两庑的题诗,拓下残损的碑文,一回回擦拭盈眶的泪水。
“更何堪”三字显示了词人感情的投入,以致持续的悲愤达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
下片着重于怀古。
“黄龙指,金牌亚。旌旆影,沧桑话。”换头四个短语是说,岳飞进军直指黄龙府,班师的金牌尾随其后。王师的旌旗在中原大地上终成泡影虚话。
南宋绍兴十年(1140),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兵,进军朱仙镇,据北宋故都汴京不足半日之程。岳飞一心收获失地,有“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的豪言壮志,然而宋高宗和秦桧却强令岳飞班师,一日间连下十二道金牌,致使岳飞“十年之力,毁于一旦”。换头十二字,浓缩了这段伤心的历史。然而英雄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爱国志士的浩然正气更是万古长存。
“对苍烟落日,似闻悲咤。”这二句是说,在苍烟落日之中,仿佛仍然听到岳家军当年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号角声。
“气詟蛟鼍澜欲挽,悲生笳鼓民犹社。”这二句是说,岳飞的英气令金人丧胆,且几乎改变了政局;尽管壮志未遂,百姓却一直崇敬和缅怀着心中的英雄,年年在岳王祠中祭祀英灵。
这两句对仗。“詟”,震慑,《后汉书·东夷传序》:“南瞰诸华,北詟群夷。”“社”,祭土地神,此泛指祭祀。这两句断语警炼而正大,词人的悲愁之意,已为悲壮之情所替代。
“抚长松、郁律认南枝,寒涛泻。”末三句是说,抚长松而盘桓,辨认着挺拔的枝干,倾听着阵阵松涛。
杭州岳王庙中的墓树,相传树枝都朝南生长,词人此时借用眼前的庭松。结末这一笔,象征着岳飞的气节英名,如劲松不凋,长驻人间。
本作体格雄阔,感慨淋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附录:满江红·朱仙镇谒岳鄂王祠敬赋
王鹏运
风帽尘衫,重拜倒、朱仙祠下。尚仿佛、英灵接处,神游如乍。往事低徊风雨疾,新愁黯淡江河下。更何堪、雪涕读题诗,残碑打。
黄龙指,金牌亚。旌旆影,沧桑话。对苍烟落日,似闻悲咤。气詟蛟鼍澜欲挽,悲生笳鼓民犹社。抚长松、郁律认南枝,寒涛泻。
前一篇:《祝英台近·次韵道希感春》赏析
后一篇:《八声甘州·是男儿》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