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萼红·吴山》赏析

(2024-11-08 13:42:18)
标签:

清词

谭献

一萼红

吴山

一萼红·吴山
谭献
黯愁烟,看青青一片,犹认旧眉山。花发楼头,絮飞陌上,春色还似当年。翠苔畔、曾容醉卧,听语笑、风动画秋千。一曲琴丝,十三箏柱,原是人间。
细数总成残梦,叹都迷踪迹,只有流连。劫换红羊,巢空紫燕,重来步步回旋。尽消受、云飞雨散,化蝴蝶、犹绕旧阑干。不分中年到此,直恁荒寒!
上片由眼前景触发昔日情,引起对美好往事的追忆。吴山,在今浙江杭州。
“黯愁烟,看青青一片,犹认旧眉山。”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望着熟悉的如眉山峰,青青一片,愁绪却绵绵不断地袭来。
词人行走在吴山的小径中,眼中的晴岚顿时成了愁烟,看到宛若眉黛的山岭,词人很自然地想到了心爱的女子的修眉及姣好的面庞。宋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作者之句本出于此。由想到美好的女子而自然地回忆起昔日跟她在一起的生活。
“花发楼头,絮飞陌上,春色还似当年。”接着三句是说,那时,花枝在楼头绽放,柳絮在陌上轻飏,眼前的春景跟当年相似。
“翠苔畔、曾容醉卧,听语笑、风动画秋千。”这是说,那时候我们一起欢饮,一起卧在翠台旁边。耳边只听到欢声笑语,那风儿似乎通了性灵,欢快地摇动着美丽的秋千。
“一曲琴丝,十三箏柱,原是人间。”上片歇拍三句是说,我和心爱的人轻轻地弹拨着琴丝筝弦,这一切原来是在人间。
“琴丝”、“箏柱”与“情思怎住”谐音,又与李商隐《锦瑟》诗“一弦一柱思年华”意相通。筝,原本十二弦,后改作十三弦。“原是人间”意指生活得那么超凡脱俗,几乎使他们忘了身在人间。
“细数总成残梦,叹都迷踪迹,只有留连。”换头三句是说,过去就像梦境一般变得那么遥远,那么迷离,梦醒后只有对梦境的回味与留恋。
下片换头由昔日的欢笑过渡到今朝怅惘。
“劫换红羊,巢空紫燕,重来步步回旋。”这三句是说,可是在遭逢乱离后。人去楼空。反复寻觅,还能得到什么?
“红羊劫”指国难,古人以为丙午、丁未年是国家发生灾祸的年份,而丙、丁均属火,色赤,未属羊,故称。这里大概指太平天国事。“紫燕”又称越燕,巢于门楣上。以“紫燕”对“红羊”,属借义对,字面上非常工丽。燕子“巢空”、“重来”、“回旋”,暗用宋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及“重寻何处,觉来小园寻遍”,与苏词一样,意在表现“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的感慨。
“尽消受、云飞雨散,化蝴蝶、犹绕旧阑干。”这二句是说,过去的一切,都云消雨散,化作蝴蝶,又围绕旧栏杆飞舞。
“云飞雨散”,用唐温庭筠《湘东宴曲》“万户沉沉碧树圆,云雨飞散知何处。”阵阵惆怅不断袭来,斯人远逝,可魂魄犹在,在这小小的空间里,无处没有她的身影。“化蝴蝶”用的是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梁山伯死后,祝英台造其墓前,悲痛欲绝,地乃开裂,英台遂与山伯双双化蝶飞去。今传蝴蝶皆为梁祝精魂所化。
“不分中年到此,直恁荒寒!”末二句是说想不到人到中年,旧地重游,是如此荒寒的景象。
这一声叹息中,分明可见词人惆怅的心态。
全词用铺叙手法,深情贯注,哀感顽绝,令人荡气回肠。

附录:一萼红·吴山
谭献
黯愁烟,看青青一片,犹认旧眉山。花发楼头,絮飞陌上,春色还似当年。翠苔畔、曾容醉卧,听语笑、风动画秋千。一曲琴丝,十三箏柱,原是人间。
细数总成残梦,叹都迷踪迹,只有留连。劫换红羊,巢空紫燕,重来步步回旋。尽消受、云飞雨散,化蝴蝶、犹绕旧阑干。不分中年到此,直恁荒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