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云·平乐道中》赏析
(2024-10-06 13:22:46)
标签:
清词沈世良渡江云平乐道中客愁 |
渡江云
沈世良
平乐道中,水石清驶,断芦丛苇,秋声四合,短蓬摇兀,如荡客愁,榜歌既发,填此既响
城笳吹恨起,西风向晚,犹带别离声。捩帆烟浦外,断柳荒芦,寂寞趁江程。帘钩落日,甚如今、也恋长亭?抛却了、淡黄庭院,鸦影暮零星。
消凝。渔天市散,纤路沙移,正关河霜迥。还又是、寒欺酒薄,梦借茶醒。新来渐饱江湖味,换沙鸥、闲说生平。丸月上,嵩螺一抹浮青。
平乐,即今广西平乐县,其地有西江支流桂江流贯。据词序所言,可知这是一首船行水道感秋之萧瑟而抒发客愁的词作。
“城笳吹恨起,西风向晚,犹带别离声。”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城头的笳管吹出一片凄凄之音,引发客子江湖漂泊的幽幽恨意,黄昏时西风瑟瑟翻卷,传送人间离别的切切悲声。
词序末云:“榜歌(犹船歌)既发,填此(指本词)既响。”故词的开头也就用听觉意象领起全篇。这里看起来“吹恨起”的是城笳,“带别离声”的是西风,但若细细品味,便会感到词意也可理解为“城笳”与“西风”共“吹恨起”、共“带别离声”。由此观之,词人真是巧于措辞。
“捩帆烟浦外,断柳荒芦,寂寞趁江程。”接着三句是说,船帆在渺远的空江上摇曳,江边是断柳和荒凉的芦苇,寂寞地赶水路。
叙词人“寂寞”的“江程”。“捩帆”,犹转帆,“烟浦”,指烟波迷蒙的远处水滨,有曲达的“寂寞”之意;而“断柳荒芦”云云,则是直观的“寂寞”之景,合而观之,犹觉凄凉难禁。而“寂寞趁江程”一语中,“趁”字下得也耐人寻味。趁程,即赶路。“趁江程”,也就是赶水路。
“帘钩落日,甚如今、也恋长亭。”这二句是说,帘钩钩住落日,为什么如今落日依恋长亭不肯落山?
“帘钩”是挂起帘帷的钩子,后接“落日”两字,能令人产生它要钩住夕阳以使金晖长驻的联想。“长亭”,是古时每隔十里路设立的供行旅休息的处所,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地。问落日为何依恋“长亭”不肯落山,既问得古怪,也问得奇妙,词人的怀乡之情经此一问,已昭然若揭。
“抛却了、淡黄庭院,鸦影暮零星。”歇拍二句是说,抛却了盛开着淡黄菊花的庭院,曳影零星的暮鸦飞远了。
歇拍两句,再以黄昏离开庭院飞到江上的寒鸦的视觉形象略收,而乌鸦是喜欢聒噪的鸟,词中虽只说“鸦影”,但读者在吟赏的审美过程中自然会将鸦声整合上去。再进一层看,那开着金灿灿菊花的“淡黄庭院”,不妨视为词人故乡的隐喻,而曳影零星的暮鸦,正可比作词人自己。如此,抛却了之叹,便是抒发游子抛家别亲之恨了。
上片以景语结,下片遂径以情语起。
“消凝。渔天市散,纤路沙移,正关河霜迥。”换头四句是说,销魂凝魂。渔市已散,纤绳只能在沙滩上慢移,正是秋深霜浓,关河迢递。
在短短的“消凝”(意为销魂凝魂)一韵之后,词人的笔墨又转到景物描写上。眼见渔市已散,心中当然更添几分孤寂,行路艰辛,正堪涕下。宋柳永《八声甘州》词云“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处“正关河霜迥”五字,正堪与之匹敌,词人以景语作情语,词句简约,而意蕴颇为深邈。
“还又是、寒欺酒薄,梦借茶醒。”这二句是说,借酒浇愁,薄酒喝多了也醉,醉眠中的回乡梦却又被浓茶灌醒。
这两句直陈凄凉之况。言“酒薄”而难活血御寒,一个“欺”字下得很妙,大有无可奈何的感慨。至于说“梦借茶醒”一语,这就不仅是炼字,更是炉火纯青的炼意了。
“新来渐饱江湖味,唤沙鸥、闲说生平。”这二句是说,近来渐渐饱尝江湖的滋味,唤来沙鸥,闲说生平经历。
他饱尝的江湖味具体是什么难以确知,但除了漂泊江湖怀才不遇的惆怅之外,还应有对乱象渐生的社会惊惧之意吧?换句话说,也就是词中词人的身世家国之感已打成一片,沙鸥在古典诗词中向来是自由自在、逍遥忘机的象征,此言“唤沙鸥、闲说生平”,显然有盟鸥归隐之意。
“丸月上,嵩螺一抹浮青。”末二句是说,丸月升起,高耸的青山浮着一抹青色。
结拍两句,又转为景语,山高月小,凝碧亮银。可以说,词人的心灵最终在贴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得到了慰藉,所谓的“客愁”也就一时消解于无形,值得注意的是,与“丸月”并举的“嵩螺”一词很有特色,“嵩”,形容山高,晋陆机《赴洛道中作》之二:“顿辔倚嵩岩。”李善注:“嵩,高也。”“螺”,喻指青山,语出唐刘禹锡《过洞庭》“白银盘里一青螺”。两字合成一词,颇具匠心。
附录:渡江云
沈世良
平乐道中,水石清驶,断芦丛苇,秋声四合,短蓬摇兀,如荡客愁,榜歌既发,填此既响
城笳吹恨起,西风向晚,犹带别离声。捩帆烟浦外,断柳荒芦,寂寞趁江程。帘钩落日,甚如今、也恋长亭?抛却了、淡黄庭院,鸦影暮零星。
消凝。渔天市散,纤路沙移,正关河霜迥。还又是、寒欺酒薄,梦借茶醒。新来渐饱江湖味,唤沙鸥、闲说生平。丸月上,嵩螺一抹浮青。
作者简介
沈世良(?~1880)字伯眉。广东蕃禺(今广州)人。清贡生。少而多病,连直兵燹,奔避劳窘。兵事稍解,铨除韶州训导,未及上任,遽卒。工诗,规模宋黄庭坚,缜密以栗,陈澧、谭莹亟称之。尤擅倚声,与叶衍兰、汪瑔并称“粤东三家”。其词主气韵,重格律,清深幽隽,论者以为可继响宋张炎。有《小祗陀庵诗钞》。与许玉彬合编《粤东诗钞》。词集名《楞华室词》。
前一篇:《绿意·吟香邃馆》赏析
后一篇:《菩萨蛮·甲午感事》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