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易州寄高寄泉》赏析
(2024-09-26 18:44:46)
标签:
清词蒋春霖台城路寄友 |
台城路·易州寄高寄泉
蒋春霖
两年心上西窗雨,阑干背灯敲遍。雪拥惊沙,星寒大野,马足关河同贱。羁愁数点。问春去秋来,几多鸿雁?忘却华颠,昔时颜色梦中见。
青衫铅泪似洗,断笳明月里,凉夜吹怨,古石欹台,悲风咽筑,酒罢哀歌难遣。飞花乱卷。对万树垂杨,故人青眼。雾隐孤城,夕阳山外远。
易州治所在今河北易县,位于易水北岸,临此使人易生荆轲慷慨悲歌、发车刺秦的联想。高继珩中举之年,蒋春霖刚好出生,二人乃忘年交;北地,友情,此词由此二者而生发,亦借此二者而贯穿,故写景必恢弘壮阔,抒情则兼含恭敬。
从词内“青衫铅泪似洗”一句看,当时作者应在两淮盐官任上;作者丁母忧弃官于咸丰七年丁巳(1857),此词创作之时当在此年之前咸丰二年(1852)之后,因官小职卑而产生的怨愤和屈辱,始终如黑云压顶,也就决定了这首词虽然不乏豪迈雄壮之句(有的足称警句),最终却仍不能摆脱惆怅低沉的基调。
“两年心上西窗雨,阑干背灯敲遍。”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两年来心上始终系念着你,背着灯把栏杆拍遍。
“西窗雨”化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句。
“雪拥惊沙,星寒大野,马足关河同贱。”接着三句是说,大雪拥抱着茫茫沙漠,寒星照着广阔的平野,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马足还是关河同样显得低贱。
“马足关河同贱”,紧承描写北地极为壮观的景色“雪拥惊沙,星寒大野”二句之后,虽然极度怨愤有之,但也显露出充塞天地、气吞山河、傲视一切的雄浑豪迈。“雪拥”两句一合用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雪拥蓝关马不前”、鲍照《芜城赋》“惊沙坐飞”,一从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化出,气象苍莽,动人心魄。
“羁愁数点。问春去秋来,几多鸿雁?”这三句是说,引出羁旅之愁数点。问春去秋来,鸿雁几度来去,又何曾有传书之事?
“羁愁数点”陡转低缓,是激扬后的叹息,是凌云壮志未能实现后的失意与无奈。自己与友人音讯阻绝,但鸿雁何曾传书?
“忘却华颠,昔时颜色梦中见。”上片歇拍二句是说,忘却了头发已经花白,在梦中与友人相会还是从前的模样。
“忘却华颠”一语,沉重中更显关切,营造出深深思念的氛围。词人在这种氛围中向友人倾诉自己壮志难酬的怨愤心情。
“青衫铅泪似洗,断笳明月里,凉夜吹怨。”换头三句是说,官微怨深泪湿青衫,胡笳声断断续续在明月里响起,在这凉夜吹奏着哀怨的乐曲。
词人的怨愤还在继续:“青衫”怨官微(化用白居易《琵琶行》“座中谁人泣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铅泪”(出自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言怨深。
“古石欹台,悲风咽筑,酒罢哀歌难遣。”这三句是说,燕昭王的招贤台已沦为废墟,易水边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似仍依稀可闻,酒喝罢哀歌难以遣怀。
前两句也是紧扣易州地望而出。“吹怨”、“哀歌”则径直表露“哀”、“怨”之情。不过,词人在此频频写怨愤,却只是为了突出友情的力量。
“飞花乱卷。对万树垂杨,故人青眼。”这三句是说,飞絮乱卷。对着垂柳形似青色眉眼的叶片,就好像友人青眼垂顾。
“对万树垂杨,故人青眼”二句一出,顿觉眼前一片光明,心中无限温暖,即只要有友人的理解和支持,怨愤、烦恼便为一扫而空。
“雾隐孤城,夕阳山外远。”末二句是说,虽然自己身在迷雾笼罩的孤城,但凝眺山外那夕阳红映的远方,想到彼处正有知心朋友在牵念自己,油然而生心灵慰藉。
结句字面意义虽然比较低迷,却也透露出对远方友人的怀念与期望,这位友人有似词人隐晦的感情世界中的一丝光明,也使这首词下片在悲观的基调中跳跃着一串乐观的音符。
附录:台城路·易州寄高寄泉
蒋春霖
两年心上西窗雨,阑干背灯敲遍。雪拥惊沙,星寒大野,马足关河同贱。羁愁数点。问春去秋来,几多鸿雁?忘却华颠,昔时颜色梦中见。
青衫铅泪似洗,断笳明月里,凉夜吹怨。古石欹台,悲风咽筑,酒罢哀歌难遣。飞花乱卷。对万树垂杨,故人青眼。雾隐孤城,夕阳山外远。
注释
高寄泉:高继珩,字寄泉,迁安(今属河北)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由河间大名教谕任广东盐场大使。善画,工墨兰。
筑:古击弦乐器。
青眼:喻重视。魏晋之际阮籍对看重的人加以青眼,反之则加以白眼。
前一篇:《台城路·惊飞燕子魂无定》赏析
后一篇:《临江仙·大风雨,过马当山》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