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惊飞燕子魂无定》赏析
(2024-09-25 18:33:51)
标签:
清词蒋春霖台城路出城 |
台城路
蒋春霖
金丽生自金陵围城出,为述沙洲避雨光景,感成此解。时画角咽秋,灯焰惨绿,如有鬼声在纸上也
惊飞燕子魂无定,荒洲坠如残叶。树影疑人,鸮声幻鬼。敧侧春冰途滑。颓云万叠。又雨击寒沙,乱鸣金铁。似引宵程,隔溪磷火乍明灭。
江间奔浪怒涌,断笳时隐隐,相和呜咽。野渡舟危,空村草湿,一饭芦中凄绝。孤城雾结。剩羂网离鸿,怨啼昏月。险梦愁题,杜鹃枝上血。
蒋春霖生当太平军席卷南北、兵戈满地之际,其《水云楼词》中多反映战乱的变徵之音。谭献《箧中词》云:“咸丰兵事,天挺此才,为倚声家杜老。”上面这首《台城路》即为一首可与杜甫史诗之作并称的“词史”之作。词序中提及的金丽生名澍,为作者之友;此作写其自南京围城逃出后艰苦备尝的经历。查太平军围攻南京在清咸丰三年(1853)正月杪,攻破南京在同年二月;从词中“春冰途滑”句,可知金澍逃出南京即在此时,而从词序中“画角咽秋”之语,则可知金向作者述说逃难事及作者“感成此解”已在当年秋季。词篇据今所述逃难经历的见闻而写。
“惊飞燕子魂无定,荒洲坠如残叶。”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初出围城就像那飞燕惊魂无定落脚沙洲就如残叶飘坠。
起调两句中,荒洲是实写,飞燕、坠叶是虚拟。以见战乱中生命的微贱。
“树影疑人,鸮声幻鬼,敧侧春冰途滑。”接着三句是说,树影的晃动疑似人影,鸮声在幻觉中就似凄厉的鬼声。路边有春冰,路上打滑。
三四两句中,树影、鸮声是真实的见闻,人影、鬼声是虚幻的错觉,这样写正见惊惧不宁的心理及恐怖阴森的环境。
“颓云万叠。又雨击寒沙,乱鸣金铁。”这三句是说,云层下坠层层叠叠。雨击打着寒沙,金铁乱鸣。
其雨击寒沙比作乱鸣金铁,暗示战争正在近处进行。雨击沙声是实,金铁鸣声是虚。
“似引宵程,隔溪磷火乍明灭。”歇拍二句是说,隔溪的磷火明灭不定,就像在夜间引路。
词的上片,写逃出围城后,惊魂不定,落脚沙洲,时春冰未融,路滑难行,而又遇雨的恓惶之状。
“江间奔浪怒涌,断笳时隐隐,相和呜咽。”换头三句是说,大江间波浪怒涌,笳声断断续续隐隐传来,和江水声呜咽相和。
“野渡舟危,空村草湿,一饭芦中凄绝。孤城雾结。”这四句是说,野渡小舟危险,村落空荡荡草丛湿漉漉,在芦苇中一饭凄绝。孤城上空雾气浓结。
“一饭”句用伍子胥逃亡途中遇一渔夫饷以麦饭典(见《吴越春秋》),“芦中”云云可以是实写,也可以是虚写。
“剩羂网离鸿,怨啼昏月。险梦愁题,杜鹃枝上血。”末四句是说,只剩下那些围城中之人就像羂网离鸿,对着昏暗的月色幽怨的啼叫,提及这惊险的遭遇,其心情就如杜鹃啼血,至可悲痛。
末四句忧念其人命危浅、朝不保夕的处境。最后两句,收结全文,抒写提及这场噩梦时的愁苦心情。
这是一首记事词,旨在写逃难之人与逃难之事,而其表现人和事的手法却是借助景与物的种种烘染、反复衬托,使其人之惊惶、其事之危殆,以及其气氛之恐怖,一
一现于纸上。全词以密集的形象组合成篇。词中出现的形象有飞燕,有坠叶,有洲屿,有树影与人影,有鸮声与鬼声,有春冰与路途,有云,有雨,有沙滩,有金铁声,有磷火光,有溪流,有江浪,有笳声,有渡口,有舟船,有村落,有草丛,有芦苇,有城池,有雾气,有网罗,有鸿雁,有鸟啼,有月痕,有杜鹃,有血泪。这些物象,或动,或静,或形,或影,或声,或光,几乎句句换景;而这里,把如此之多的层层叠叠的物像组合在一篇中,却并不显得堆砌、滞重。其奥秘在于这些景物并非都是实景实物,而是有实有虚,虚实错杂的。由于景物之或实或虚,它们在词句中的意义不同、作用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尽管几乎句句有景有物,而仍不失词境的空灵之美、词意的变化之妙。
附录:台城路
蒋春霖
金丽生自金陵围城出,为述沙洲避雨光景,感成此解。时画角咽秋,灯焰惨绿,如有鬼声在纸上也
惊飞燕子魂无定,荒洲坠如残叶。树影疑人,鸮声幻鬼,敧侧春冰途滑。颓云万叠。又雨击寒沙,乱鸣金铁。似引宵程,隔溪磷火乍明灭。
江间奔浪怒涌,断笳时隐隐,相和呜咽。野渡舟危,空村草湿,一饭芦中凄绝。孤城雾结。剩羂网离鸿,怨啼昏月。险梦愁题,杜鹃枝上血。
前一篇:《木兰花慢·江行晚过北固山》赏析
后一篇:《台城路·易州寄高寄泉》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