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咏秋燕》赏析
(2024-03-15 18:36:40)
标签:
清词郑抡元南浦咏秋燕 |
南浦·咏秋燕
郑抡元
雕梁睡稳,又西风、夜夜作秋声。吹破栖香好梦,倦羽似频惊。醉醒几番花月,到如今、只合共凄清。怎舞衣不管,平芜零落,犹自趁身轻。
误却高楼凝伫,恨天涯,消息不堪听。屈指谁怜幽独?箏柱一行平。怕是匆匆轻别,又凭他、掠尽夕阳明。算销魂无奈,有人凝恨傍帘旌。
燕子是我国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一提起他便使人想起柳碧桃红,晴丝翠尾。但郑抡元笔下这只燕子却是一只秋燕,他要向我们展示的是秋天到来的感受。
“雕梁睡稳,又西风、夜夜作秋声。吹破栖香好梦,倦羽似频惊。”这首词开头四句是说,这只燕子在雕梁上睡得稳稳当当,直到西风来了,夜夜秋声响起。这才惊破了它的温柔乡里的好梦,她才不得不倦羽频惊。
这只燕子一自啄泥营垒,“雕梁睡稳”之后,它对季节的更迭、冷暖的变化似乎全然缺乏预见,直到西风凄紧,惊破了它的栖香好梦。
“醉醒几番风月,到如今、只合共凄清。”这二句是说,它习惯于纵情享受大自然无边花月的温馨,到如今不得不与天地间摇落变衰的草木一同接受那肃杀秋气的威逼,感受到来日的凄清。
“怎舞衣不管,平芜零落,犹自趁身轻。”歇拍三句是说,它在天空中竟日翻飞,一任舞衣零落,铩羽平芜。
可是即使如此,它至今依然不知道爱惜自己的羽毛,夸耀自己的轻俊。
词的上片,作者调集了“西风”、“秋声”、“倦羽”、“凄清”、“零落”这一系列肃杀萧瑟的意象,引起我们的感发联想,仿佛在风雨如晦的巨变前夕,居然还有人面对着“只合共凄清”的危局“醉醒”“花月”。
“误却高楼凝伫,恨天涯、消息不堪听。”换头三句是说,满怀着企盼在高楼凝伫,然而到来的却是怨恨那天涯消息不堪听。
过片处的“犹自”,换头处的“误却”,使“恨天涯、消息不堪听”的“恨”字加重了分量。
“屈指谁怜幽独?箏柱一行平。”这二句是说,你快要南归了,别后,谁怜我处境的幽独?好在,北方一群大雁,正整整齐齐向这里飞来。
“箏柱”又叫雁柱。
“怕是匆匆轻别,又凭他、掠尽夕阳明。”这二句是说,秋燕终究是要南归的,它们似乎也不忍轻别,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依然掠尽夕阳明。
“算销魂无奈,有人凝恨傍帘旌。”末二句是说,词人百般难过,他靠着窗棂,依着帘旌,凝恨无穷。
郑抡元这一首秋燕词,寄托的是由盛转衰的感慨。郑作这首词在嘉庆初期,下距鸦片战争不远,风起于青萍之末,衰飒气象已现征兆,“栖香好梦”难永,而文恬武嬉,依然“醉醒”“花月”;“天涯”“消息”,事事“不堪听”,词人怎能不恨!
附录:南浦·咏秋燕
郑抡元
雕梁睡稳,又西风、夜夜作秋声。吹破栖香好梦,倦羽似频惊。醉醒几番花月,到如今、只合共凄清。怎舞衣不管,平芜零落,犹自趁身轻。
误却高楼凝望,恨天涯、消息不堪听。屈指谁怜幽独?箏柱一行平。怕是匆匆轻别,又凭他、掠尽夕阳明。算销魂无奈,有人凝恨傍帘旌。
作者简介
郑抡元,字善长。安徽歙县人。清诸生。张惠言弟子。所为词作常州词派。其词以咏物为多,因名位卑微,故怨深愁重,情见乎词,耐人寻味,论者以为得宋王沂孙之妙诣。词集名《字桥词》。
前一篇:《渔父词·打桨湖边问酒家》赏析
后一篇:《甘州·记江湖》赏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