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么令·夜泊袁江闻笛》赏析
(2024-03-04 18:03:52)
标签:
清词江藩六么令夜泊袁江闻笛 |
六么令·夜泊袁江闻笛
江藩
梦回孤枕,惊起关山笛。蓬窗雨丝才住,渔火昏烟夕。多事《梅花三弄》,闹杀江湖客。酒肠偏窄,消愁无计,怎不教人早头白。
忽按商声侧犯,吹得苍崖裂。看取九折黄流,夜静鱼龙寂。听得更残漏转,蓦地伤离别。天边明月,凄凉如此,千里相思向谁说?
乾隆末期到嘉庆一朝,词坛总趋势已呈衰落,但词人队伍仍有增无减。其中尚有不少名家,他们往往以不拘一格的创作实践为词苑增辉,使词界平添一脉生气。江藩即是其中之一。此词为羁旅行役之作,词题“夜泊袁江”即点明此意。袁江,又名秀江,源出江西萍乡罗霄山,东流入赣江。
“梦回孤枕,惊起关山笛。”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从远处的山岭关隘传来了幽幽笛声,使人从睡梦中惊醒。开头写词人独宿孤舟时闻笛而引出他的客愁。此处“关山笛”系化用唐杜甫《洗兵马》:“三年笛里关山月”的意境。
“篷窗雨丝才住,渔火昏烟夕。”接着二句是说,从小舟的篷窗向外望去,暮色降临,绵绵的细雨方歇,宽阔的江面上轻烟笼罩,点点渔火像天上的星星,若隐若现。
这愁人的景色使游子的心情愈发暗淡。
“多事《梅花三弄》,闹杀江湖客。”这二句是说,《梅花三弄》这回旋往复的乐章使人思绪难平,更使身在江湖四处漂泊的游子烦恼难耐。
“酒肠偏窄,消愁无计,怎不教人早头白。”上片歇拍三句是说,借酒浇愁,怎奈愁肠百结酒量大减,欲入醉乡避愁亦不可得,无怪乎这中年之人已过早地添上了白发。
《梅花三弄》是乐曲名,内容写傲霜雪的梅花,因全曲主调出现三次,称为“三弄”。自来用“酒肠”一词说酒量,如北宋苏辙《送毛滂斋郎》“酒肠天与浑无敌”、清初吴伟业《赠穆大苑先》“身躯虽小酒肠宽”那样的写法,这里说“酒肠偏窄”,可谓别出心裁,效果极佳。
词人即景抒情,宽阔江面上一叶孤舟,愈发衬出游子的孤寂无依。唐张继在《夜泊枫桥》中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江藩词中的“夜泊”、“关山笛”、“梅花三弄”等,其意境与情怀与张继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对外部环境、气氛的渲染,刻画孤舟中的游子情怀,而江藩对此又进行了拓展。
下片写两地相思。
“忽按商声侧犯,吹得苍崖裂。”过片二句是说,这是一种情调激越的曲子,它的力量能使苍崖断裂,人何以堪!
前二句由乐曲引发。“商声侧犯”;“商”是无声之一,《礼记·月令》称“(孟秋三月)其音商”;“侧犯”,谓乐曲以宫调犯羽调,这是一种情调激越的曲子。舟中的游子却为这激烈的乐曲所惊,辗转难眠。
“看取九折黄流,夜静鱼龙寂。”这二句是说,看九曲黄河,在这寂静的夜晚,鱼龙尚且悄然无声。
“听得更残漏转,蓦地伤离别。”这二句是说,更残漏转,黑夜漫漫,旅途无边,离情别绪猛然涌上心头。
顿觉这“九折黄流”犹如自己的曲曲愁肠。“鱼龙寂”,取唐杜甫《秋兴八首》之四“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之意。
“天边明月,凄凉如此,千里相思向谁说?”末三句是说,皎洁的月光倾洒在江面上,在游子眼里,它是那样的清冷凄凉,这路途遥远的两地相思又向何人去诉说?
词尾用明月作结。至此,游子已将相思情怀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不是无病呻吟,它凝聚的是多年漂泊的无奈和悲哀,使读者如置身其中,深受感染。
附录:六么令·夜泊袁江闻笛
江藩
梦回孤枕,惊起关山笛。蓬窗雨丝才住,渔火昏烟夕。多事《梅花三弄》,闹杀江湖客。酒肠偏窄,消愁无计,怎不教人早头白。
忽按商声侧犯,吹得苍崖裂。看取九折黄流,夜静鱼龙寂。听得更残漏转,蓦地伤离别。天边明月,凄凉如此,千里相思向谁说?
作者简介
江藩(1761~1830)字子屏,号郑堂,又号竹西词人、节甫老人。江苏甘泉(今江都)人。清监生。受业于经学家余萧客、江声,得嘉乾朴学吴派大师惠栋之传。阮元聘之主丽正书院讲席。经术湛深,与同里字里堂之焦循并称“二堂”。又与黄承吉、李钟泗交契,加焦循,有“黄江焦李”之目。为文不喜唐宋诸贤,自称所作无八家起。诗则清拔无经师枯窘之气。工词,流丽谐婉,专门名家未或超其上。有《炳烛室杂文》、《伴月楼诗集》。词集名《扁舟载酒词》。
前一篇:《摸鱼儿·过天香楼》赏析
后一篇:《百字令·赵北口叠前韵》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