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缕曲·薄命千般苦》赏析

(2024-02-19 12:52:02)
标签:

清词

熊琏

金缕曲

闺怨

金缕曲
熊琏
薄命千般苦。极堪哀、生生死死,情痴何补?多少幽贞人未识。兰消蕙息荒圃!埋不了、茫茫黄土。花落鹃啼凄欲绝,剪轻绡、那是招魂处?静里把,芳名数。
同声一哭三生误。恁无端、聪明磨折,无分今古。玉貌清才凭吊里,望断天风海雾。全未入、江郎《恨赋》。我为红颜聊吐气,拂醉毫、几按凄凉谱。闺怨切,谁共诉?
这是一首女性作者为女性而写的词作。
“薄命千般苦。极堪哀、生生死死,情痴何补?”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薄命人吃尽千般苦。人世间独多生离死别的事,纵有情深意痴,又有何补?这是第一桩极可哀伤的事。
劈头就是一句“薄命千般苦”,因为词人自身就是这样一个吃尽千般苦的“薄命人”。熊琏自幼就由父母做主,许给同邑男子陈遵,后来,陈得了“废疾”,陈父倒是允许两家毁婚。但据说熊琏“坚持不可”,不久就归陈家,于是“里邻称其贤”。这就为她自己的一生奠定了一个悲剧的基调。可以说,她是遵从封建礼教的要求,选择了“从一而终”道路的,她在作此选择时,自然还不会太明白那是一条怎样痛苦不堪的道路。等踏上这一条路、尝到这一滋味后,就是后悔,也已莫及了。“自古红颜多薄命”,而造成自己“薄命”的一生的,也有自己的一份责任,这真是不幸中的不幸,大不幸!这首词起得有点突兀,其实“薄命千般苦”是整首词的总结,整个封建时代女性命运的总结。先总起,再分述。
“多少幽贞人未识,兰消蕙息荒圃!埋不了、茫茫黄土。”接着三句是说,第二桩,如果你做了“未亡人”,即使你守贞如玉,又有多少人识得你的幽贞?还不是“兰消蕙息”,一堆荒冢草没了!那茫茫的黄土,埋得了人的遗体,但埋不了女子的满腔的苦痛和委屈。
“花落鹃啼凄欲绝,剪轻绡、那是招魂处?静里把,芳名数。”这几句是说,在凄绝的花落鹃啼声中轻剪罗绡,却又不知道哪是招魂处?只得静静地,把芳名一 一列数。
古俗给亡者招魂,是要树招魂幡的,要用剪刀轻剪罗绡,为苦命的姐妹们招魂。薄命的女子实在太多,不知先招那个为好?词人只能把芳名列数。
“同声一哭三生误。恁无端、聪明磨折,无分今古。”换头三句是说,千红一哭,为的是误尽了三生。古今一律,聪明反被聪明磨。
“三生”是佛教的说法,认为人是有前生、今生、来生的。这“聪明”一物最是“无端”的!
“玉貌清才凭吊里,望断天风海雾。全未入、江郎《恨赋》。”这三句是说,今天我在这“天风海雾”的茫茫怅惘中凭吊的,都是些才貌双全的好姐妹。她们的才情词章,她们的悲欢痴恨,她们的生平事迹,全部未进入江淹的《恨赋》。
江淹的《恨赋》,只是为男子立言,哪会顾及这些女儿家的心?
“我为红颜聊吐气,拂醉毫、几按凄凉谱。”这二句是说,我乘醉挥毫,按“凄凉谱”放歌一首悲曲,聊以宣泄众“红颜”心中的不平之气。
“闺怨切,谁共诉?”末二句是说,闺中女子的悲切怨声,谁人与我同声共诉?
全词以问句了结。这是个难题,是女性的难题,也是社会的难题。诉不完的闺怨,绵绵无绝期。

附录:金缕曲
熊琏
薄命千般苦。极堪哀、生生死死,情痴何补?多少幽贞人未识,兰消蕙息荒圃!埋不了、茫茫黄土。花落鹃啼凄欲绝,剪轻绡、那是招魂处?静里把,芳名数。
同声一哭三生误。恁无端、聪明磨折,无分今古。玉貌清才凭吊里,望断天风海雾。全未入、江郎《恨赋》。我为红颜聊吐气,拂醉毫、几按凄凉谱。闺怨切,谁共诉?
作者简介
熊琏(1757?-1822?),字商珍,号澹仙,又号茹雪山人,江苏如皋人,祖籍江西南昌, 清代乾嘉时才女。 才慧命舛,苦节一生。家贫,晚为闺塾师,依母弟居。有诗词文赋传世,颇多佳作,罕为人知。集中屡有惊人之句,然造语过哀,读之泪下。著有《澹仙诗钞》、《澹仙词钞》各四卷,《澹仙赋钞》、《澹仙文钞》各一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