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裘换酒·为张仲冶题“雪中狂饮图”》赏析
(2024-02-04 13:15:38)
标签:
清词赵怀玉貂裘换酒题画 |
貂裘换酒·为张仲冶题《雪中狂饮图》
赵怀玉
醉亦寻常有。怪寥寥、古今数字,独传人口。西蜀东吴天万里,呼共尊前奋袖。却正是、长安雪后。僵卧碎琼呼不起,看繁星、历乱如棋走。此乐也,世能否?
丹青早入长康手。叹图中、几番离合,未堪回首。迁客夜郎今已返(谓稚存),君尚颠狂依旧。更笑我、病还强酒。宁可荒坆浇一盏,胜向它、丞相车茵呕。身外事,尽刍狗。
这是一首题画词。《貂裘换酒》即《贺新郎》词别名,画作者张仲冶即诗人、画家张问陶,他是遂宁(今属四川)人,官至莱州知府,晚年辞官,寓居吴门(今江苏苏州)。画的内容应为张问陶自己与友人洪亮吉(字稚存)雪中狂欢的情景,词人为之题画,抒发其狂放不羁、超世脱俗的情怀。
“醉亦寻常有。怪寥寥、古今数字,独传人口。”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醉酒狂放之事虽常有,但能流传人口,有意义者甚少。
词人以此突出画中狂欢情节的非凡,也点出了这张画的艺术价值。因为在传者“寥寥”的社会上终于有了一幅引人注目的作品。
“西蜀东吴天万里,呼共尊前奋袖。”接着二句是说,西蜀和东吴相距万里,画中两人拿着酒杯,撸起了袖口。
蜀人张问陶和阳湖(古属吴国)人洪亮吉虽籍贯相距万里,但乡土距离之远并不影响他们的友情,真是有缘千里来相聚。“奋袖”一词,写出了画中人高谈阔论、意气奋发的神态,进一步表明了他们是酒逢知己。既然如此,必定是千杯嫌少,主客的热情与豪放自然是不醉不休。
“却正是、长安雪后。僵卧碎琼呼不起,看繁星、历乱如棋走。”这三句是说喝酒的时间正是长安雪后。他们大醉卧在雪地上,白眼望天,看着灿烂的群星,乱纷纷如枰上棋子。
他们大醉后,竟以碎琼般的雪花为褥。词人在此极意描绘了人物酒后的狂放。杜甫《饮中八仙歌》写贺知章的醉态说:“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词人的写法显然受杜诗的启发,但他能用古诗而能点化发展。这写出了人物神志不清,盖因醉眼朦胧而所见皆乱,但能想到如棋走,说明仍有几分清醒。可见,词人不只是写出了人物的醉态,且能进一步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变化。
“此乐也,世能否?”上片歇拍二句是说,画中人的这种快乐,世上的人能做到吗?
画中人物的痛饮大醉,其乐无穷,使他深有感触。可以说,画中人的情态,实际上也反映了词人自己的思想。在下片中,他的这种思想更有了直率而具体的抒发。
“丹青早入长康手。叹图中、几番离合,未堪回首。”换头三句是说。张问陶的画艺早已和顾恺之一样训练有素。画中的故事感人至深。几次与画中人同具悲欢离合的感受,不忍回首。
过片是对画作的赞美。“长康”,晋代画家顾恺之的字,传说他画人物、或数年不点睛,曰:“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早”字是赞其画技训练有素,造诣颇深,故画中人物才那么生动,使观画者如身历其境。词人也因此由旁观者转为参与者,缩短了与画中人的距离。“未堪回首”句表明词人的感情投入确实很深,也说明他是画作者的知音。
“迁客夜郎今已返,君尚颠狂依旧。”这二句是说,流放夜郎的迁客而今已返回,但你的颠狂依旧。
词人自注:“谓稚存。”“稚存”是清学者、诗人洪亮吉的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与赵怀玉(武进人)为同乡好友。官至翰林院编修。乾隆四年(1739)秋上书劝乾隆皇帝“宜勤政、远佞臣”。触怒皇帝,被流放伊犁。传说次年京城大旱,皇帝亲自书写谕旨,释令回籍,上天立即降下了甘雨。洪亮吉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当然不如李白,但他的傲然之气却不输于李白。
“更笑我、病还强酒。宁可荒坆浇一盏,胜向它、丞相车茵呕。”这四句是说,笑我也和洪亮吉一样,病中还要喝酒。自己宁愿让人在荒坟上浇一盏酒,也比受人训斥要强。
这里用了汉代丙吉车夫的故事。《汉书·丙吉传》:丞相丙吉的车夫嗜酒,有一次外出,车夫大醉,呕吐在丙吉的车上,卫士们要训斥他,被丙吉拦住,丙吉说:“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地(但)忍之,此不过汙丞相车茵耳。”遂不去此驭。
“身外事,尽刍狗。”末二句是说,身外的事,尽自然之性。
用《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之典。“刍狗”用草捆扎成的狗,古人用于祭祀,用毕即弃,比喻天地无心,任自然之性。词人以此表明自己的旷达,并以之慰勉友人。
附录:貂裘换酒·为张仲冶题《雪中狂饮图》
赵怀玉
醉亦寻常有。怪寥寥、古今数字,独传人口。西蜀东吴天万里,忽共尊前奋袖。却正是、长安雪后。僵卧碎琼呼不起,看繁星、历乱如棋走。此乐也,世能否?
丹青早入长康手。叹图中、几番离合,未堪回首。迁客夜郎今已返,君尚颠狂依旧。更笑我、病还强酒。宁可荒坆浇一盏,胜向它、丞相车茵呕。身外事、尽刍狗。
前一篇:《卖花声·元夜漫河》赏析
后一篇:《谒金门·春寒中酒》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