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黄柳·大雪宿盘豆驿》赏析
(2024-01-03 18:22:09)
标签:
清词张四科淡黄柳大雪宿盘豆驿 |
淡黄柳·大雪宿盘豆驿
张四科
冷烟湿,絮帽风吹频侧。马首荒途迷不识。天际玉龙夭矫,一片荆山弄寒色。
叩孤驿,油灯闪虚壁。酒垆畔,燎衣湿。展单衾、好梦应难觅。隔个疏窗,玉娘湖上,苦竹黄芦响急。
这是词人旅途遇雪抒写其羁旅愁苦的作品。题中的“盘豆驿”,在河南阌乡西南三十里处,西通陕西大道,今为盘豆镇。
上片写风雪途中的境况,分为两层来写。
“冷烟湿,絮帽风吹频侧。马首荒途迷不识。”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风雪迷离感到冰冷,絮帽频频被寒风吹得歪歪斜斜。地上覆盖积雪,一片茫茫,辨不清道路。
前三句从近处着笔,写风雪迷离,途中寒苦。首句“冷烟湿”,这是从静态来写人在风雪中的感觉:“烟”,指雪花纷飞近看去如烟似雾,诗词中常用“烟”来形容雨景,烘托一种烟雨茫茫的感觉,而这里却用来描写大雪迷蒙的景色,写法上颇为别致。以“冷”来修饰“烟”,既状雪花飘落在身上冰冷的感觉,也明言天气的寒冷。而“湿”则传递出飘落在身上雪花融化的感受。接着通过帽侧来写风,“频侧”指风不断把帽子吹斜,而人不断把帽子扶正,反复的动作说明寒风是一阵一阵地刮来,非常形象。“荒途”形容大雪茫茫,“迷”既指道路迷茫,同时衬托羁旅之中词人心中的迷茫。前三句写景,写词人眼前之景,絮帽频侧,马首荒途,都离不开词人自身,因而在写景之中也勾勒出词人的自我形象。
“天际玉龙夭矫,一片荆山弄寒色。”接着二句是说,远处的荆山披上银装,像一条玉龙在飞舞,舞弄满天的寒气。
这两句描写雪山。“玉龙”,形容下雪,这里也指雪山。“荆山”,在河南阌乡南,相传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此,距盘豆驿不远。“夭矫”以拟人的手法形容雪山的姿态,有很强的动态感。“弄”字把雪中的荆山写活了。
下片叙述自己投宿驿馆的情景,抒写羁旅之愁。
“叩孤驿,油灯闪虚壁。”换头二句是说,叩开了孤单的驿站,油灯微茫的光在寒冷的屋子里晃动。
“叩”这一动作交待了自己投宿驿站,扣题中“宿”字来写。“油灯”说明投宿时天已傍晚。词人风雪中孤独迷茫,晚来投宿有了栖身之所,是否有几许欣喜呢?没有。“孤驿”、“虚壁”形容驿站的冷清。也表现了词人孤凄的心境。
“酒垆畔,燎衣湿。展单衾、好梦应难觅。”这三句是说,在驿店中以酒御寒,并烘烤湿衣。接着铺开了单薄的被子,上床睡觉,却无法入眠。
“单衾”单薄的被子,天寒被薄,自然冷得难以入眠,但更是因为自己旅途寂寞,所以好梦难觅。
“隔个疏窗,玉娘湖上,苦竹黄芦响急。”末三句是说,隔着疏窗,风雪把玉娘湖上的苦竹黄芦刮得直响。
最后三句,进一步写自己在床上听窗外寒风呼啸,抒写出孤馆愁苦的心情。“玉娘湖”,即玉洞水的别称,在今河南阌乡镇西,北流入黄河。“急”,说明风雪之大。
作者简介:
张四科,字喆士,号渔川,名一作士科。江苏江都人,祖籍陕西临潼。清贡生。清雍正、乾隆间官后补员外郎。先世业盐,移家扬州。筑让圃,开邗江雅集,与马曰琯、马曰璐兄弟之小玲珑馆并擅风雅。其诗体格甚正,才力未尽变化而意境不落凡近。词取法南宋,疏而不浮,深而不晦,气度安闲。有《宝闲堂集》。词集名《响山词》。
前一篇:《八归·隐几山楼赋夕阳》赏析
后一篇:《买陂塘二首》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