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孙·春望》赏析
(2023-11-01 18:19:49)
标签:
清词李天馥忆王孙春望 |
忆王孙·春望
李天馥
妒春良夜爱春朝,花外红楼卷绛绡。极目香尘旧板桥,路迢迢,不见归鞍见柳条!
这首题为“春望”的闺情词,用《忆王孙》词调本意,抒写闺中女子春日望远怀人的情愫。
“妒春良夜爱春朝”,首句是说,妒忌春宵良夜却爱春日的早晨。
首句出手擒题,紧扣“春”字,揭示词中女主人公春日复杂的情感波涛:又妒又爱。良夜清宵,本是情人爱侣同欢共悦的好时光。然而这位闺中女子却独处索居,一人品尝孤寂冷落的情味,想到此时此刻天下有情人正同室共勉,欢愉无限,怎不引发深深的妒意?说是“妒春良夜”,实质妒的是春宵良夜中享尽人间情爱的情侣伉俪。饶有意趣的是,这位闺中女子的情感并不止于“妒”,他还有“爱”:爱春日的早晨。春日的早晨,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给她欣喜,给她愉悦,给她期盼,给她希望。“妒”、“爱”对举,“朝”、“夜”衬映,委曲尽致地显示了闺中女子春日丰富的情感世界。
“花外红楼卷绛绡”。次句是说,在春花围簇掩映之外,华丽的楼阁卷起绛红色的绣帘。
次句展现环境,暗示身份,描摹动作。“红楼”,指华丽的楼阁,显示富贵气象;“花外”,指在春花围簇掩映之外,点出幽寂的环境。这位闺中女子身处“花外红楼”,其富贵身份不言自明。她卷起绛红色的绣帘,迎接旭日临照的清晨,一种熙和清新的感觉扑面而来。她终于摆脱了长夜的困扰,接受晨曦的沐浴,心中升起新的期待、新的希望。
“极目香尘旧板桥”,第三句是说,极尽目力而望,这与情人话别的旧板桥,是当年情爱的见证。
第三句点醒题面“望”字,抖露闺中女子深藏的隐秘和心事,一种寻寻觅觅的情态宛然若见。回想自己与情人徘徊桥上,那种卿卿我我的缠绵与悱恻,至今萦绕在她心头,永远难以拂去。
“路迢迢,不见归鞍见柳条。”末二句是说,路途遥远,所见的只是随风轻扬的依依柳条,却不见情人骑马归来的熟悉身影。
末两句描绘望中所见,突现闺中女子由希望到失望的心绪变化。希望为失望所替代,一种难言的失落充溢在字里行间。
附录:忆王孙·春望
李天馥
妒春良夜爱春朝,花外红楼卷绛绡。极目香尘旧板桥,路迢迢,不见归鞍见柳条!
作者简介
李天馥字湘北,号容斋,安徽合肥人。明崇祯八年(一六三五)生。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目。清顺治进士,由庶吉士累擢户部左侍郎,调吏部,以扬清激浊为己任。官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年)卒,谥文定。著有《容斋集》。
前一篇:《疏影·秋柳》赏析
后一篇:《念奴娇·京邸忆远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