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重到西湖忆旧》赏析
(2023-08-30 18:23:27)
标签:
清词董俞满江红重到西湖忆旧 |
满江红·重到西湖忆旧
董俞
绣甸春浓,酒帘外、青山无数。还记得、桃花满院,刘郎前度。红烛画桡临别酒,碧箫残雨相思路。看韶光、零落断桥边,斜阳暮。
无限景,烟中树。无线意,风前絮。对澄湖如镜,玉人何处?艳影尚疑花欲笑,丽情只有莺能诉。叹西泠、松柏自年年,风流误。
这是唐代“人面桃花”的爱情故事在清代的重新演绎。但地点不在唐时都城长安,而在五代吴越、南宋的古都杭州;人物不是唐诗人崔护,而是清诗人董俞。时空不同,人物不同,却一样凄美,一样婉约,一样动人。
“绣甸春浓,酒帘外、青山无数。”起头二句是说,春色浓郁,西湖周围景色优美。酒帘高高招展,远处层峦叠翠,连绵蜿蜒。
开头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绣甸”,指杭州,照应题面“西湖”。上古时代都城外百里以内称“郊”,郊外称甸,后郊外亦泛称“甸”。“绣”,形容风光绮丽,如锦似绣。
“还记得、桃花满院,刘郎前度。”接着二句是说,此时满院桃花灼灼,艳丽无比。这院落,这花容,使人回想当年情景。
接着词人将时空推回记忆中的往昔。“记得”,点醒题中“忆旧”;“刘郎前度”,用东汉刘晨、阮肇天台遇仙后重访故地的典故,回应题中“重到”。南朝宋刘义庆《幽梦录》载:东汉刘晨、阮肇在天台遇仙,归来已是晋代。后刘晨等重访天台山,旧踪渺然。后世因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刘郎前度”。“桃花满院”,则使人联想到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然而,人已去,景依旧,只勾惹起怅然若失的忧愁,丝丝缕缕,飘逸在字里行间。
“红烛画桡临别酒,碧箫残雨相思路。”这二句是说,画舫中,红烛下,离人擎起惜别的酒杯;残雨时,碧霄外,情人踏上相思的路程。
这两句忆旧,是当年情景的重现。画桡,有画饰的船桨,指画船。“碧霄”,碧玉制成的箫。“相思路”,谓离人踏上征程之际,即为无尽相思起始之时,造语精炼简妙。词人并未言及对方的容貌、仪态,也为言及对方的言语、举止,但这美丽的图画,这凄清的意境,已足以让人想见伊人惊鸿落雁之美。这两句全以名词性词语结撰而成,措辞精警,意境凄丽,情致委婉,妙在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看韶光、零落断桥边,斜阳暮。”歇拍二句是说,夕阳斜照,暮色苍茫,美好时光渐渐消逝在断桥畔。
歇拍即景,逗露今日重访心境。“韶光”,美好时光。“断桥”,为西湖胜景之一,在杭州孤山边,位于西湖白堤上,因孤山道路至此中断,故称。“零落”,犹衰颓败落,词人用以描写这落日西沉时的凄清,实乃心境衰飒使然。韶光,不仅是指自然界的春色,更是指词人内心珍藏的美好岁月,移情入景,愈见情致深婉。
“无限景,烟中树。无限意,风前絮。”过片四句是说,西湖的无限景观,蕴含在烟柳画桥之中,但春风中飘飞的柳絮却又勾起词人无限意绪。
过片四句融景入情,因眼前的烟树、风絮而忆旧。景无限,意无限。风絮是与闲愁联系在一起的,风絮又是与春的消逝紧紧相连的。此时此刻,词人目睹风前的漫天飞絮,能不惹起无限愁绪?
“对澄湖如镜,玉人何处?”这二句是说,重游故地,只见湖水依然清澄,却不见玉人倩影何在?
这两句,由湖忆旧。玉人,指美人,即词人当年离别的恋人。不尽的思念,无穷的感慨,俱在轻轻一问之中。
“艳影尚疑花欲笑,丽情只有莺能诉。”这二句是说,怒放的鲜花仿佛欲绽出美丽的笑容,就好似玉人的艳影绰约。词人只有把一腔凄丽的思情向树间的流莺倾诉。
两句由花忆旧。浓春的西湖,花事正盛,百花吐蕊,争奇斗艳。一个“疑”字,是词人的幻觉,也是词人的希盼。“丽情”,指旖旎的情思。“只有”两字,语沉痛,情无奈,意万千。
“叹西泠、松柏自年年,风流误。”末三句是说,面对孤山西泠,松柏苍翠,经年不凋落,不禁感叹岁月蹉跎,情深缘浅。
结拍三句由松柏兴叹,仍归到忆旧。“西泠”,桥名,亦称西陵桥,是西湖名胜,在孤山西北尽头,为孤山入北山的必经之处。词人由树的长青,联想到人的易老,只能在对往事的追忆中重温鸳梦。一个“叹”,包孕几多人生体验与感慨!
附录:满江红·重到西湖忆旧
董俞
绣甸春浓,酒帘外、青山无数。还记得、桃花满院,刘郎前度。红烛画桡临别酒,碧箫残雨相思路。看韶光、零落断桥边,斜阳暮。
无限景,烟中树。无限意,风前絮。对澄湖如镜,玉人何处?艳影尚疑花欲笑,丽情只有莺能诉。叹西泠、松柏自年年,风流误。
作者简介
清代文学家,字苍水,号樗亭,又号莼乡钓客。晚年卜筑南村灌园自娱。工诗文,尤善赋,尝与王士禛相唱和。与兄含并有文名,时称"二董",又与钱芳标齐名,人称"钱、董'。
前一篇:《念奴娇·家信至有感》赏析
后一篇:《生查子·旅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