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卖花声·雨花台》赏析

(2023-08-09 18:20:20)
标签:

清词

朱彝尊

卖花声

雨花台

卖花声·雨花台
朱彝尊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鱼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阑。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这首词是朱彝尊的代表作之一,其篇幅虽小而意蕴甚深,是一首言简意赅、余味无穷的小令佳作。
雨花台是南京城的名胜之地。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衰败的杨柳围绕着建康城,潮水打着空城,又寂寞地返回。
起首两句,暗用两个典故:“白门”指南京,“白门湾”即指聚宝门(进中华门)外离雨花台不远的秦淮河,该处多载杨柳,可现今此地却只见一片寥落残柳。而“潮打城还”则化用刘禹锡“潮打空城寂寞回”(《石头城》)的诗意,越发加浓了那种物是人非的历史苍凉感。
“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鱼竿。”接着三句是说,放眼望去,大街小巷依旧,而歌板声零零落落,酒帘子稀稀疏疏,昔日的繁华,如今只有孤寂的渔人在垂钓寒江。
这三句更从雨花台上鸟瞰秦淮河畔的景物(大小长干皆为当地地名,今中华门下犹有长干桥),写出繁华销尽、满目凄凉的兵燹之后的惨象。其妙处在于善选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来作尖锐对比。昔日的秦淮河边,多的是妓院酒楼,因用歌板和酒旗来象征其热闹繁华;而眼前的秦淮河,却游人绝迹,只有渔翁在此垂钓,故用鱼竿来代指其荒凉。两相对比,则南京城所遭受的历史巨变之剧烈和惨酷,就尽在这无声的画面中得到沉痛而又含蓄的表露。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下片前二句是说,六朝的繁华如今就如秋草枯败,雨花台也空寂无人。
下片首两句补足题目。雨花台本因南朝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在此讲经,上天为之感动而降花如雨的传说得名。但词人在补点题目时却把重心放在一个“空”字上,且用“六朝秋草”之荒寒做烘托,这就在怀古情绪中注入了更浓的“伤今”色彩。试想自六朝以来南京城那千余年的风流旖旎与富贵繁盛,至今只剩下一片衰草和一个空坛让人凭吊缅怀,其悲痛如何。
“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末三句是说,独自一人在此处凭栏远眺。燕子在斜阳里翩翩飞舞,江山已是如此景象。
因此词人在孤独中让自己的哀思随着“燕子斜阳来又去”而萦绕于登台所见的万里江山。

附录:卖花声·雨花台
朱彝尊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鱼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注释
卖花声:词牌名,即“浪淘沙”。原唐时教坊曲名,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
雨花台:在南京中华门(旧称聚宝门)外聚宝山上。相传梁云光法师在这里讲经,感天雨花,故称雨花台。雨,降落。
白门湾:南京临江地方。白门,本古建康城的外门,后指代南京。
城:这里指古石头城,在今南京清凉山一带。
小长干、大长干:古代里巷名,故址在今南京城南。
寒:荒凉。
燕子斜阳:化用刘禹锡《乌衣巷》诗意。原诗是:“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