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荷叶杯·五月南塘水满》赏析

(2023-06-29 12:36:51)
标签:

清词

毛奇龄

荷叶杯

生活小景

荷叶杯
毛奇龄
五月南塘水满,吹断,鲤鱼风。小娘停棹濯纤指,水底,见花红。
毛奇龄的小词富有南朝乐府风味,往往清新可诵,颇有思致。这首《荷叶杯》摄取农家少女停棹濯指的瞬间,展示江南水乡一帧生活小景,读来情趣盎然。
“五月南塘水满,吹断,鲤鱼风。”这三句是说,仲夏五月,江南水乡,清清的池塘涨满了水。紧吹多日的大风终于停歇,塘中的鲤鱼也不像往昔那样时时跃出水面,泼喇喇地腾闹。
风平浪静,一切归于宁谧。这时,曼妙天真的少女划着小船,兴致勃勃地来到了碧波粼粼的池塘。
“小娘停棹濯纤指,水底,见花红。”后三句是说,她停下船,放下桨,俯身伏在船帮上,纤细的手指伸进清澈的水中,轻轻地洗了起来。蓦地,她发现了一种奇特的景象:明净的水滴竟然展开了艳丽的红花。
词笔戛然而止,却把疑窦留下:池塘洗手,怎么水底出现了红花?
其实,水中倒影往往会产生出人意表的幻象。唐李贺《绿章封事》就曾描写过溪女洗衣时的幻景:“石榴花发满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溪边石榴花倒映在水中,溪女仿佛不是在浣纱洗衣,而是在洗濯水中的红石榴花;那石榴花叠映在水中白云的倒影上,又仿佛是染红了天空的白云。光影的折射,把处于不同空间的景物影映在同一平面,这就是幻影的由来。那么少女洗手时,红润的纤指倒映在水底,不就像盛开的鲜花?可能读者初看会略嫌不足,何以只见少女的纤指,不见其全体?不过,再一寻思,纤指尚且美艳如花,又何况她的朱颜玉貌呢!这就是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豹。词人的妙笔,就在于以不言言之,让人思而得之。
这首词语言简省明净,却颇为耐人寻味。鲤鱼是古代诗词中常有的意象,总是和书信往来有关。如此便不难理解词中的这位少女,何以独自一人划船来到鲤鱼出没的池塘了。她是因久无意中人的音信,心中牵挂呀!或许,她正期盼“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呢。那么,她的停棹洗指,理解为情窦初开的少女百无聊懒中的一种下意识动作,也许更接近词人所要表现的旨意。

附录:荷叶杯
毛奇龄
五月南塘水满,吹断,鲤鱼风。小娘停棹濯纤指,水底,见花红。
注释
鲤鱼风:九月之风。
棹:船桨。
濯:洗涤。
作者简介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