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有感》赏析
(2023-06-16 13:32:53)
标签:
清词吴绮浣溪沙有感 |
浣溪沙·有感
吴绮
吴苑青苔锁画廊,汉宫垂柳映红墙。教人愁杀是斜阳。
天上无端催晓暮,人间何事有兴亡。可怜燕子只寻常。
词题为“有感”,这个“感”就是作者对历史变迁、朝代更替、社会兴亡等重大社会问题的感想、感慨、感叹。词虽短小,但内涵厚重;语虽平常,但寓意不凡。
文学作品的特性是形象性。尤其是用如此小巧的文学体裁涉及如此重大的社会问题,更不可能洋洋洒洒大发议论。词的上片作者描写了三组形象。
“吴苑青苔锁画廊,汉宫垂柳映红墙。教人愁杀是斜阳。”上片三句是说吴国的宫苑庭园中如今渺无人迹,厚重的青苔锁住了宫苑画廊。汉宫垂柳青绿,红墙灿烂,两相辉映。但这一切在斜阳中都使人愁绪满腹,愁肠百结。
“吴苑青苔锁画廊”,描写的是一个覆灭了的王朝衰颓的形象。建都于姑苏(今江苏苏州)的春秋时的吴国,被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的越王勾践打败。昔日金碧辉煌的画栋雕梁,如今却成了残垣断壁;昔日莺歌燕舞的宫苑庭园,如今却渺无人迹。遍布四周灰垢厚重的青苔,“锁”住的不仅仅是宫苑画廊,也锁住了那段令人伤心的失败的历史。而“汉宫垂柳映红墙”描写的只是一个正在崛起的王朝蓬勃向上的形象。对这样充满活力、欣欣向荣的王朝,作者本应投入更多歌颂的激情,使用更多赞美的字眼,可是接下来的却是用惨淡无光、令人沮丧的斜阳来结束上片。如果我们结合词人生于明末,在清初政坛上因其有风力(气魄)、风节(骨气)、风雅(文才)而被称为“三风太守”,就不难理解这首词中“汉宫”指代的对象以及他的愁绪从何而来了。
“天上无端催晓暮,人间何事有兴亡。”下片前二句是说,天上诸神冷漠地操纵着晨昏晓暮、日月运行,冷眼观看人类社会不断上演的一幕幕你争我斗、尔虞我诈、或兴或亡的闹剧;而人世间一切的兴亡盛衰的更迭交替,无非是天上神灵对芸芸众生的戏弄罢了。
上句是作者在愁对斜阳时发生的感慨;下句是作者对反差鲜明的两种王朝形象所代表的或兴或亡的朝代的感想。“天上”句着一“催”字,将自然法则拟人化,想象可谓奇特。但更妙的是“无端”、“何事”两词的使用,表现出当词人从大自然的日月更迭、风云变幻联想到人类社会的朝代兴衰、历史变迁时,他对此所持的冷漠、厌倦和无谓的态度。
“可怜燕子只寻常。”末句是说,这一切对可爱的小燕子来说只是寻常的变迁啊!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有脍炙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抒发朝代兴亡、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结句化用其语,变化其意,用不理会朝代如何更迭,仍然“寻常”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与纷争的人世、扰攘的社会相对照。可爱的小燕子代表的是超越时空的永恒存在。人世间的兴亡盛衰看似轰轰烈烈、翻天覆地,可是与永恒的宇宙、不变的自然法则相比较,只能算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而已。若能看透这一点,或兴或亡都能泰然处之,就像只是寻常可爱的小燕子一样,从人世间的纷扰争斗中超脱出来。
浣溪沙·有感
吴绮
吴苑青苔锁画廊,汉宫垂柳映红墙。教人愁杀是斜阳。
天上无端催晓暮,人间何事有兴亡。可怜燕子只寻常。
前一篇:《醉花间·春闺》赏析
后一篇:《满江红·哀江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