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堂春·燕子矶》赏析
(2023-05-16 14:14:28)
标签:
清词归庄锦堂春燕子矶 |
锦堂春·燕子矶
归庄
半壁横江矗起,一舟载雨孤行。凭空怒浪兼天涌,不尽六朝声。
隔岸荒云远断,绕矶小树微明。旧时燕子还飞否?今古不胜情。
归庄存词不多,本不以词名世,但这首《锦堂春·燕子矶》却写得笔力健举,慷慨悲凉,抒发了沉郁的历史兴亡之感。
燕子矶,位于今南京市城北观音山,倚江耸立,三面悬绝,丹崖翠壁,凌空欲飞,形状宛如燕子展翅,故名。燕子矶自古为登临胜地,历代骚人墨客在此留下许多怀古佳作,归庄这首就是其中之一。
“半壁横江矗起,一舟载雨孤行。”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燕子矶倚江耸立,我乘一叶扁舟在雨中独行远眺。
词一开篇便直接入题,写燕子矶恰如平地起高楼,给人一种雄伟壮丽之感,非常有气势。如果说词人在此用笔陡峭的话,那么接下来一句就平缓得多了,交代了词人的观察点。
“凭空怒浪兼天涌,不尽六朝声。”这二句是说,无端怒浪在天际涌来,就像感慨六朝的兴废盛衰自己内心的起伏不平。
接下来的一句也很有气势,化用杜甫《秋兴》“江间波浪兼天涌”,但词人易“波浪”为“怒浪”,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凭空”即无端,话说无端,实皆有端,似乎那长江中的波浪融汇了自己胸中的满腔怒气,自己内心起伏不平,那波浪也像知人心意似的汹涌澎湃。词人为何如此情绪激昂呢?原来是由于感慨六朝的兴废盛衰。六朝是指先后在金陵建都的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抚今追昔,想到荣华之不能久持,美好事物不能常驻,不禁令人产生一种人事沧桑的悲哀之感。
词的下片又从对世事的感慨转到对燕子矶的环境描写。
“隔岸荒云远断,绕矶小树微明。”换头二句是说,在烟雨蒙蒙之中,远处的云似乎被岸隔断,而近处绕着燕子矶的小树也朦朦胧胧,若隐若现。
整个燕子矶在一片微明之中,也如幻如真。恍惚之中,词人似乎看见燕子矶真的变成了展翅欲飞的燕子。
“旧时燕子还飞否?今古不胜情。”结二句是说,旧时的燕子现在还飞吗?今古之间,兴亡相续,悲恨相继,令人无限感慨。
这里化用了唐刘禹锡《乌衣巷》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历代许多有关金陵怀古之作,都借用此意。在这首词中,归庄也深怀兴亡之感,但他却采用疑问句的方式,轻轻一问:“旧时燕子还飞否?”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最后以“今古不胜情”来作结,与歇拍“不尽六朝声”相呼应。
附录:锦堂春·燕子矶
归庄
半壁横江矗起,一舟载雨孤行。凭空怒浪兼天涌,不尽六朝声。
隔岸荒云远断,绕矶小树微明。旧时燕子还飞否?今古不胜情。
注释:
燕子矶:在江苏南京附近之观音山。山上有石,俯瞰大江,形如飞燕,故名。
兼天涌:兼天,连天。形容不得波浪之高。
旧时燕子还飞否:郦道元《水经注》:“石燕山相传其石或大或小,及有雷风则石燕群飞。”词意本此。
兼天涌:兼天,连天。形容不得波浪之高。
旧时燕子还飞否:郦道元《水经注》:“石燕山相传其石或大或小,及有雷风则石燕群飞。”词意本此。
作者简介
归庄(1613~1673),明末清初书画家、文学家。一名祚明,字尔礼,又字玄恭,号恒轩,又自号归藏、归来乎、悬弓、园公、鏖鏊钜山人、逸群公子等,昆山(今属江苏)人。明代散文家归有光曾孙,书画篆刻家归昌世季子,明末诸生,与顾炎武相友善,有“归奇顾怪”之称,顺治二年在昆山起兵抗清,事败亡命,善草书、画竹,文章胎息深厚,诗多奇气。有《玄弓》、《恒轩》、传世者名《归玄恭文钞》、《归玄恭遗著》。
前一篇:《贺新郎·病中有感》赏析
后一篇:《满江红·钱塘观潮》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