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卜算子·断肠》赏析

(2023-05-02 18:39:57)
标签:

明词

夏完淳

卜算子

断肠

卜算子·断肠
夏完淳
秋风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十二玉阑干,风起灯明灭。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夏完淳十五岁时与名门闺秀钱秦篆结婚,不久即随父起兵抗清,父死后继续奔走战斗,直到十七岁时战败被俘,从容就义。在婚后两年中,他历尽人间艰险,很少同妻子相聚。但他始终深爱着他的妻子,写了不少思念她的诗词,牺牲之前还写了一篇令人感泣的《遗夫人书》。这首题作“断肠”的《卜算子》词,用思妇怀人的传统题材,寄寓了词人自己的怀妻之情。
上片写独守空闺的凄凉境况。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清冷的秋色来到空寂的闺房,使盛年独处的思妇更觉夜长难耐,于是走出帘栊,默默地清扫梧桐树下的落叶。
开头两句点明人物活动的时节和环境。虽只平平淡淡地写景叙事,但秋闺的幽冷和思妇的愁寂已宛在目前。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接着二句是说,谁料到同心结织不成,反织成了相思结。
这两句用思妇口吻抒发仇怨之情。“同心结”使用彩线织成的菱形连环结,旧时妇女多系在衣裙上作佩饰,也常用为定情或赠别之物。相思结也是同心结一类的妇女饰物,但同心结象征两心如一的相爱之情,相思结则象征绵绵不断的相思之意。词中少妇本来指望和丈夫朝夕相守,共度年华,谁料竟然劳燕分飞,长难相见。这两句用“不成”和“翻就”把“同心结”和“相思结”联系起来,造成强烈的对照,更觉事与愿违,分外令人感伤。
下片写苦盼征人的哀怨心情。
“十二栏杆,风起灯明灭。”下片前二句是说,倚遍了所有的栏杆,都不见丈夫的归影,此时秋风又起,远处的灯光忽明忽灭。
这两句描写思妇凭栏凝望的情景。“十二”乃极言其多,即全部之意。
“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结二句是说,思妇从傍晚起便站在楼头盼望丈夫,但直到夕阳西下,仍未望见丈夫归来,只见一片还巢的乌鸦在冷月寒星下飞鸣而过。于是她完全失望了,腮边不禁挂上几行清泪。
这两句极写思妇的失望之情,以景结情,神余言外,尤为凄绝。
因为借用思妇怀人的传统题材,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纯做客观描写,而且多借景色映衬,饶有深美流婉之致。但不难看出,词中的思妇就是词人心中的爱妻。词人想象她如此缠绵地思念自己,正表现了词人对她的深长眷恋。

附录:卜算子·断肠
夏完淳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十二玉阑干,风起灯明灭。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作者简介

夏完淳(1631年10月4日-1647年10月16日),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末诗人、抗清英雄。夏完淳父亲夏允彝,江南名士。老师陈子龙,抗清将领。他自幼聪慧,"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从军征战抗清。弘光元年其父江南领兵激战,战败自杀殉国后,夏完淳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七岁。夏完淳被捕后,在狱中谈笑自若。自被捕至狱中写下得诗,名《南冠草》,都是慨世、伤时、怀友和悼念死者之作,慷慨悲凉,传诵千古。继其父所作之政论集《续幸存录》,分析弘光政权覆灭的原因,识见超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