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看花》赏析
(2023-04-28 18:23:27)
标签:
明词叶小鸾虞美人看花 |
虞美人·看花
叶小鸾
阑干曲护闲庭小,犹恐春寒悄。隔墙影绕一枝红,却是杏花消瘦旧东风。
海棠睡去梨花褪,欲语浑难问。只知婀娜共争妍,不道有人为伊惜流年。
《遣愁集》卷十三“集风流”篇载有词作者叶小鸾的这样一段轶事:“晨起,未及梳妆,往候其母。母尚未起,揭帐问安,因见其貌美甚,乃笑语之曰:‘我见犹怜,未识画眉人道尔何如也?’”这位才女母亲在这儿欣赏、赞美女儿,也是种“看花”一般心性。可惜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绝色女子,虽已配婚,但那个张姓郎君尚未及为她“画眉”,她就匆匆地去了,就像“驿外断桥边”自开自灭的一株弱花。
“阑干曲护闲庭小,犹恐春寒悄。”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曲折的栏杆围护花丛,静静的庭院显得太小;还怕春天的寒气,悄悄地把花儿袭扰。
沿着曲曲弯弯的栏杆回廊,小鸾来到自家这小小的闲庭院,此来不是闲逛。并非漫游,却是因着这春寒的悄然降临,心中揣着一段恐惧?:但不知庭院里的花姐姐草妹妹们,是否安然无恙?
“隔墙影绕一枝红,却是杏花消瘦旧东风。”上片后二句是说,隔墙送过一枝红影,却是消瘦的杏花,迎着旧曾相识的东风。
她急急地走着,慌慌地找着,猛然抬头只觉眼前忽然一亮,却原来是邻家院墙上“一株红杏出墙来”,但却消瘦得实在是可怜,颤巍巍地独立在旧已相识的东风之中,乃至小鸾一开始只看见一点红影绕着墙头,显得格外的孤独无援。想当初宋人叶绍翁写“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时候,这杏姑娘是何等富有生命力!那是一种过剩的生命力的欣然展露。而如今,东风依旧,可杏花姑娘却瘦弱不堪,出墙,也只是一种例行的规程而已。
“海棠睡去梨花褪,欲语浑难问。”换头二句是说,海棠花闭合了,梨花早已褪下枝头,没有一个接受我问候的,只得欲语而止。
那么,去看看海棠花如何,梨花怎么样了。她们睡的睡了,褪的褪了,我冒着寒厉的风,跑了来,却没有一个理睬我,看来也只能这样无功而返了。
“只知婀娜共争妍,不道有人为伊惜流年。”结二句是说,他们只知道争奇斗艳,争累了睡,斗罢了褪,就不知道还有人为伊关注着天气的变化、时光的流逝。
少女心性,自然格外清纯,故而少女写作的文艺作品,也就显得十分纯真可爱。
附录:虞美人·看花
叶小鸾
阑干曲护闲庭小,犹恐春寒悄。隔墙影绕一枝红,却是杏花消瘦旧东风。
海棠睡去梨花褪,欲语浑难问。只知婀娜共争妍,不道有人为伊惜流年。
译文
曲折的栏干围护花丛,静静的庭院显得太小;还怕春天的寒气,悄悄地把花儿袭扰。隔墙送过一枝红影,却是消瘦的杏花,迎着旧曾相识的东风。
凋谢的海棠花早已睡去,梨花开始褪色凋残;花想说什么却没有说,我要问也完全困难。花呀你们只知婀娜盛开时,互相斗芳争妍,却不知道有人,为你们惋惜似水流年。
注释
曲护:弯弯曲曲的阑干回廊。
悄:悄然(来临)。
隔墙影绕一枝红:与一枝红杏出墙来说的内容相近,意境却不同。
海棠睡去梨花褪两句:海棠花闭合了,梨花也从枝头褪去,难觅踪影,想问候她们却没有一个与我说话的。
婀娜:轻盈柔美。
惜流年:关注时光的流逝。
作者简介
叶小鸾(1616~1632) 明末才女。字琼章,一字瑶期,吴江(今属江苏苏州)人,文学家叶绍袁、沈宜修幼女。貌姣好,工诗,善围棋及琴,又能画,绘山水及落花飞碟,皆有韵致,将嫁而卒,有集名《返生香》。
前一篇:《满江红·和王昭仪》赏析
后一篇:《踏莎行·闺情》赏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