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玉楼春·题柳州待别图》赏析

(2023-04-10 18:36:44)
标签:

明词

李日华

玉楼春

题画词

送别词

玉楼春·题《柳州待别图》送刘跃如
李日华
轻暖轻寒无意绪,朝来几阵梨花雨。妆成独自倚栏杆,暗数落红愁不语;
杜宇一声人欲去,残云片片依沙渚。横塘十里柳烟浓,维舟正在烟深处。
这是一首题画词,同时也是一首送别词。伤别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一大传统题材,佳作迭出,不胜枚举,正因如此,如何使自己的诗词不落前人窠臼,也就成了文人骚客苦心思考的问题。这首词高明的地方,也就在于巧妙地将词人与友人的别情跟所题之画意交融起来,通过画中的男女伤别情绪的生动刻画,来表达自己与友人刘跃如的离别之情,颇具新意。
词的上片,着重描写画中女子的离愁别恨。
“轻暖轻寒无意绪,朝来几阵梨花雨。”开头二句是说,乍暖还寒、到处飘洒梨花雨的春季,画中的这位女子却觉得无意绪。
一开头即点染出了画面所呈现的季节。春天本是繁花争艳、令人心旷神怡的季节,然而画中的这位女子却意绪全无,因为她的心上人将要离她远行。此情此景,那依依的春柳,似是无力举起的纤纤素手,那飘洒的梨花雨,恰如伤心难耐的离别泪水。
“妆成独自倚阑干,暗数落红愁不语。”上片后二句是说,妆成之后无人欣赏,独自倚栏,暗数落花。
这两句是那位女子“无意绪”的具体表现,用两个传神画面点出了她内心的孤寂与哀怨。而这片片飞逝寂寞落红,不正是她自身遭遇的写照吗?至此,一个孤独无奈、黯然神伤的女子形象,已清晰的呈现了出来。
下片顺承上片,进一步点明了女子的哀伤是因为伊人将乘舟远去,并将画中的男女伤别跟自己和友人刘跃如的别绪有机融合起来。
“杜宇一声人欲去,残云片片依沙渚。”下片前二句是说,在杜鹃催归的叫声中伊人乘舟远去,残云片片对沙洲无限依恋。
这两句以有意味的景物揭示出女主人公“愁不语”的原因,用笔高妙。在这里,词人不直接写画中人“执手相看泪眼”的场景,而是以杜鹃催归暗示了离别在即,离别无奈,并再次点明了离别的时节;词人不直接叙写双方离别时如何依依不舍,而是以残云对沙洲的无限依恋,象征着别离人那份难舍难分的恋情,以无生命的自然景物来透视有生命的人物的内心世界,不仅使无生命的景物具有了情感的意味,而且能把难以具体描摹的人物的情感形象生动外化,深得以景传情之妙。
“横塘十里柳烟浓,维舟正在烟深处。”结拍二句是说,在长满柳树的十里横塘,一只船正泊在柳烟深处整装待发。
结拍继续描写景物。这两句一方面点明了“柳州待别”的词题,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离别的不可避免。“横塘”,此处泛指离别之地。结句的景物描写除了进一步传达了画中人的别情外,还道出了人间离别悲剧的普遍性,从而自然而然地由画中情转到了词人送别友人的当时情,起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附录:玉楼春·题《柳州待别图》送刘跃如
李日华
轻暖轻寒无意绪,朝来几阵梨花雨。妆成独自倚阑干,暗数落红愁不语。
杜宇一声人欲去,残云片片依沙渚。横塘十里柳烟浓,维舟正在烟深处。
作者简介
李日华(1565—1635)浙江嘉兴人,字君实,号竹懒,又号九疑。万历二十年进士,除九江推官,授西华知县。崇祯元年升太仆少卿。和易安雅,恬于仕进。能书画,善鉴赏,世称博物君子,亚于王维俭、董其昌,而微兼二公之长。评画之作,文字绝佳。诗亦纤艳可喜。有《官制备考》、《姓氏谱纂》、《李丛谈》、《书画想象录》、《紫桃轩杂录》、《六研斋笔记》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