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题延陵别业》赏析
(2023-04-06 18:15:31)
标签:
明词徐媛渔家傲农家乐 |
渔家傲·题延陵别业
徐媛
板扉小隐清溪曲,夜月罗浮花覆屋。木龙戛戛摇生谷,庄田熟,桔槔悬向茅檐宿。
青山一片芙蓉簇,林皋逸韵飘横竹。远浦轻帆低几幅,浓睡足,小看小妇双鬓绿。
这首词作者徐媛,生平事迹、留存的词不多。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说她“字小淑,副使范允临之室也。允临以临池负时名,而小淑多读书,好吟咏,与寒山陆卿子唱和。吴中士大夫望风附影,交口而誉之,流传海外,称吴中二大家。然小淑之诗······煨杂,所著有《络纬吟》。”这段文字对于“望风附影”的“吴中二大家”之誉,似不大以为然。《历代诗余》说她善绘事,倒是可以相信的,因为她的诗词中,每每诗情画意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渔家傲》就是这样。
上片以月色笼罩的画面,写月下村落的情景。
“板扉小隐清溪曲,夜月罗浮花覆屋。”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在清澈而曲折的溪流旁,小小的木制门扉若隐若现;藤萝花盘旋在屋顶上,把木屋覆盖得斑斑驳驳,月光正白雾柔水般地流泻在屋脊上。
首句告诉人们,这里也是有人家的。第二句既点出了时间,又补写了环境。这里的“罗浮”并非地理意义上的山名,而渗透着诗人钟情山水村野的情节。苏轼《残腊独出》有“罗浮春欲动,云日有清光”,岑安卿《题推篷图》有“江南烟雨正愁绝,一枝唤醒罗浮魂”,属同类。
“木龙戛戛摇生谷,庄田熟,桔槔悬向茅檐宿。”上片后三句是说,农家忙给新稻去壳,将木笼机摇得嘎嘎作响。田里的庄稼熟了,那农田汲水用的工具桔槔也挂上茅檐休息了。
“宿”采用拟人的手法,像是农人在向桔槔发出的嗔怪:你倒是睡下了,我们却还要忙碌。
这已经是一幅丰足的农家乐图了,水墨仙境一般美好,又有繁忙和亲切的农家俗趣迎面扑来。词人仍嫌不够,又在下片将笔触伸向村落的周遭,浓墨重彩、绘声绘色地为它添上了几笔远景。
“青山一片芙蓉簇,林皋逸韵飘横竹。”换头二句是说,屋后青山,正开放着大片大片的芙蓉花,一团团、一簇簇的。林间高地,是谁正在吹奏横笛?逸韵飘缭。
这后一句是“林皋横竹飘逸韵”的倒装。
“远浦轻帆低几幅,浓睡足,笑看小妇双鬟绿。”末三句是说,远远地眺望到河浦一角,有几幅轻帆低低地驶进人的视野。睡醒以后,笑着看眼前的少妇那一头秀发和好看的双鬟。
“低”字下得形象,像是让人看到低着头迎风而来的轻舟篷帆,三三两两地驶近岸来。最后两句更妙,可以有两种解法:第一种,那是个酣眠之后的农夫,拿身边新娶的少妇开玩笑。第二种,或许那个浓睡甫醒者,是女词人自身,她偶尔在农家小住,对什么都感到新鲜,惊讶地发现山里的人家竟也有美妙女子。
这首词是从柴扉板屋描绘起的,由近及远,有山有水,一幅农家耕获图就这样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
附录:渔家傲
徐媛
板扉小隐清溪曲,夜月罗浮花覆屋。木龙戛戛摇生谷,庄田熟,桔槔悬向茅檐宿。
青山一片芙蓉簇,林皋逸韵飘横竹。远浦轻帆低几幅,浓睡足,笑看小妇双鬟绿。
作者简介
徐媛(1560—1620)苏州府长洲人,字小淑。副使范允临妻。工书画,好吟咏。与寒山陆卿子相倡和,吴中士大夫交口誉之,称吴门二大家。有《络纬吟》。
前一篇:《霜天晓角·背水临山》赏析
后一篇:《柳梢青·铁马嘶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