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春闷》赏析
(2023-03-31 18:41:22)
标签:
明词王世贞浣溪沙春闷 |
浣溪沙·春闷
王世贞
窗外闲丝自在游,隔花山鸟弄軥輈。一庭芳草怨清幽。
权把束书钩午梦,起沽村酒泼春愁。放教残日过墙头。
这首词表现士大夫春日闲绪。散居村野,心自旷远,不料春景春色撩人意绪,遂兴起幽怀,悄然、悠然,似有若无,若明若暗之间,丝丝闲闷,化为淡淡春愁——不为闺情不因殢酒,只在有意无意间流动,难以明了······
“窗外闲丝自在游,隔花山鸟弄軥輈。”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窗外游丝在自在地飘荡,隔着花传来禽鸟鸣啭的叫声。
或是游丝入户,或因悠然驻兴,无意之间,词人已为春景所缭绕,自在游丝,是春景更是心境;“闲”与“自在”,是物态更是心情。“隔花”一句,写透过游丝之所见。“弄”,禽鸟鸣啭。“軥輈”,象声词,鸟鸣声。山花掩映之下,凝神于此一动景,以山鸟“弄”得自在衬出词人萧散放逸情致的同时,也暗逗出情为景牵,思绪由寂趋动的变化。
“一庭芳草怨清幽。”第三句是说,面对着一庭芳草埋怨眼前的景象太冷清和幽静了。
第三句,思绪进而由动趋向紊:春意迷蒙,芳草连天,本为驰情一游之佳景,然而萋萋芳草,又牵出王孙归思,隐然勾起超然物外之思。趋动之心,为清幽芳草所逗所滞,出入无由,不得不用“怨”字收绾。
整个上片,写景如画,窗框如画框,游丝、春花、山鸟、芳草,交织成一幅春日闲庭图,着色淡雅,布景匀称;蒙蒙游丝,幽幽芳草,更给画面添了一种春日特有的朦胧美感。而且,从表现手法来看,词人采用层深布景之法,由窗棂而游丝,而春花,而山鸟,而芳草,一路推将出去,将视线带向远方,既见春闷驰情之遥,也开启了读者的遐想。
情思已萌,怨怀已起,下片即从写景转而写意。
“权把束书钩午梦,起沽村酒泼春愁。”下片前二句是说,权且把书本收拾起来去做一个午梦吧,起来去喝村酒宣泄那春天的愁闷。
“权把”一句,含义丰厚。首先,着一“权”字,见收敛上片紊乱意绪之意,这是词中过片擒纵之法;其次,“束书”之举,又透出心为物牵,神驰书外的无奈;最后,“钩梦”之想,也是思绪不歇,淡愁难挥的权宜之计。由收思而敛怨而寄梦,情感意绪由实而虚,由真而幻,景迷蒙,意也迷蒙,弄人撩意却是一样的。故有“沽酒”之举、“泼愁”之想。只是这“春愁”来无所由,去也无迹,故最后一句将“愁”怀落实到人生感慨处。
“放教残日过墙头。”末句是说,任教那残日过墙头而落下。
“放教”即任教之意。残日过墙,正是逝者如斯之意。良时不永,岁月移人所催出的人生苦短之慨,融于游丝、芳草、午梦、村酒之中,化为一腔闷杯、丝丝闲怨、淡淡春愁,在残日过墙之后,更浓郁、更难排解······
全词演绎士子春日闲闷情怀,从闲散无绪起笔,以春愁满怀收束,妙在不着痕迹,言外见意,风神饱满。
附录:浣溪沙·春闷
王世贞
窗外闲丝自在游,隔花山鸟弄軥輈。一庭芳草怨清幽。
权把束书钩午梦,起沽村酒泼春愁。放教残日过墙头。
前一篇:《浣溪沙·江南词》赏析
后一篇:《临江仙·迟日三眠浑似柳》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