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应曲·银烛》赏析

(2023-03-22 18:37:29)
标签:

明词

杨慎

转应曲

银烛

转应曲
杨慎
银烛、银烛,锦帐罗帏影独。离人无语消魂,细雨斜风掩门。门掩,门掩,数尽寒城漏点。
《转应曲》即《调笑令》,始见于唐代戴叔伦之作,又称《宫中调笑》,因其笔意回环,音调宛转而得名。这首词传写独守空房的少妇彻夜难眠,情词哀惋凄苦。
“银烛,银烛,锦帐罗帏影独。”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银烛,银烛,华美的帏帐在烛光的投射下映出一个孤独的身影。
词入手便以“银烛”两字相叠,重复中突出夜幕降临时烛光的明亮皎洁,一下子就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当人们的目光聚焦后,作者又用犹如电影中常见的化入手法。整个画面转切自然,层次丰富,明暗相间。这在全词中还只是一种景物和背景描写,真正的主人公还没有正面出现,但已由“影独”予以点示,用悬念为下文留出余地。
“离人无语消魂,细雨斜风掩门。”中间二句是说,分离的人儿含着无限幽怨默默地坐在那里,室外是斜风细雨,门儿紧闭。
“离人”果然直入,明示这是一个已与丈夫分别、独自居家的少妇,这可由前句所含直接推知。“无语消魂”是一个人物近景特写。这是从帐中身影转至人的神态、感受,层层推进,历历如转。
“门掩,门掩,数尽寒城漏点。”结三句是说,门掩,门掩,就是使用数数的催眠术也无济于事。
“门掩”两句重叠,强调想方设法排除外界的干扰,结果她还是数着数一夜没有合眼,由此可见萦绕于心的忧思是多么的缠绵,那“消魂”的滋味又是多么的痛苦!
一首三十二字的小令,节奏迫促,回环往返,一意连属,堪称情景相得的佳作。

附录:转应曲
杨慎
银烛,银烛,锦帐罗帏影独。离人无语消魂,细雨斜风掩门。掩门,掩门,数尽寒城漏点。
作者简介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杨廷和之子。他参与编修了《武宗实录》,嘉靖三年(1524年)因卷入“大礼议”事件,触怒世宗,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在滇南时,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戍所逝世,享年七十二岁。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他的著作达四百余种,涉及经史方志、天文地理、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语言、民俗民族等,被后人辑为《升庵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