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卜算子·江桥暮雨》赏析

(2023-02-24 18:38:40)
标签:

明词

王洪

卜算子

江桥暮雨

卜算子·江桥暮雨
王洪
淅沥带秋烟,两岸蒹葭响。何处渔舟暝未还?隔浦闻清唱。
撩乱下枯槎,一夜苕溪涨。天目应添翠几重,明月看晴嶂。
这首词一开始就以“江桥暮雨”点出地点、时节和天气。王洪细写秋景,这秋雨凄凉,正是其心境表露。
王洪字希范,钱塘人,是闽中十才子之一。十八岁时及进士第,被荐入翰林,历官修撰、侍讲,为《永乐大典》副总裁,可谓仕途顺遂。但后来明成祖颁佛曲于塞外,命其为文,他逡巡不应诏,为同列所排,不复进用。这很像韩愈因谏进佛而被贬谪的情况,忠而见黜,心下自然愤懑悲凉,不能平衡。所以赋闲在江南家中的王洪在一个秋雨的黄昏,看着暮雨潇潇,不由心生感触,写下这首词。
“淅沥带秋烟,两岸蒹葭响。”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淅沥的秋雨给江面蒙上一层烟雾,在江的两岸更有无所芦苇在风雨中发出响声。
越地是天下山清水秀的所在,而苕溪(今浙江湖州)一带风光尤其清奇幽美。那里本是隔断世间尘事而隐居的好地方,但心境不宁,牵挂世事,又如何能平静下来。密密重重的心事就像秋雨细如烟尘,无处不在。
“何处渔舟暝为还?隔浦闻清唱。”上片后二句是说,是在哪里的一艘渔舟在沉沉暮色中还没有归来?隔着津浦也可以听到渔舟唱晚的清亮的声音。
江南水乡,惯见的交通工具是一叶扁舟。古来人们就把泛舟江湖视为隐逸者的形象。
“撩乱下枯槎,一夜苕溪涨。”下片前二句是说,秋水潦涨,急流冲下很多东西,小筏竞发,不知去向哪里?想来一场秋雨过后,一夜之间苕溪会涨得满满的。
“天目应添翠几重,明月看晴嶂。”末二句是说,天目山的峰峦也应该平添几许重重的苍翠色,而雨过天晴后,一片洁净的晴空上明月清清亮亮,照着家乡的山水。
这首词写秋雨秋景,秋潮起伏寓意心静不平静,到最后“明月看清嶂”,重新恢复到平静。这是词人在天地间寻求情感上和理智上的慰藉的表现。这一切王洪是用他朴雅的文字写出来的,平平淡淡,好像没有说什么,但细味之下却似乎有很多。

附录:卜算子·江桥暮雨
王洪
淅沥带秋烟,两岸蒹葭响。何处渔舟暝未还?隔浦闻清唱。
撩乱下枯槎,一夜苕溪涨。天目应添翠几重,明月看晴嶂。
作者简介
王洪(1379—1420)明浙江钱塘人,字希范,号毅斋。少年时才思颖发,洪武二十九年成进士,年仅十八。永乐初入翰林为检讨,与修《大典》。帝颁佛曲于塞外,逡巡不应诏为文,受排挤,不复进用。与当时王称、王恭、王褒称词林四王,均有才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