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凤凰山下》赏析
(2023-02-14 18:35:42)
标签:
明词张红桥念奴娇离别词 |
念奴娇
张红桥
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今宵易歇。三叠阳关歌未尽,城上栖鸟催别。含冤吞声,两行清泪,渍透千重铁。柔情一缕,不知多少根节。
还忆浴罢描眉,梦回携手,踏碎花间月。漫道胸前怀豆蔻,今日总成虚设。桃叶津头,莫愁湖畔,远树云烟叠。寒灯帘幕,荧荧与谁闲说?
这是一首长歌当哭的离别词。读之令人心碎,真不知女词人写作它的当时,哭成怎样的泪人儿、搅得怎样泪肠寸断的呢?
张红桥,闽间一女子,因居住在红桥以西,遂以红桥自号,豪门子弟向她求婚她都“不纳”,后来“闽中十子”之一的林鸿,托邻居老妇传递绝句一首:“桂殿焚香酒半醒,露华如水点银屏。含情欲诉心中事,羞见牵牛织女星。”红桥读后很是喜欢,遂与他成婚,成为林氏的外室。婚后林鸿宦游金陵,夫妻惜别,林作《念奴娇》相赠表难舍之意。红桥依原调原韵唱和,即此篇。翌年,林鸿从金陵寄一首《摸鱼儿》和四首绝句给爱妻。而红桥自林鸿去后,“独坐小楼,顾影欲绝”,竟至思念成疾,不几个月就魂断香消了。
这首词上片是一幅夫妇难分难舍的离别图。
“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今宵易歇。”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怎的如此易歇?
“凤凰山”,在福建同安县北。“玉漏”,古代计时器的美称。送君送到凤凰山下,一声声地相互诉说这离愁别恨,转眼就到了漏尽更深的时刻。一个“恨”字,为全词典定了不忍离别的基调,而“易歇”,表明时间的飞快,这无疑是夫妇缱绻难离所感受的心理时间。
“三叠《阳关》歌未尽,城上栖鸟催别。”接着二句是说,送别的三叠阳关曲还没有唱完,城上的啼鸟已经催人离别。
写话别时间的短促。《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唐王维有《送元二使安西》诗,当时用作燕乐歌词,唐宋人送别多唱此曲。
“含怨吞声,两行清泪,渍透千重铁。”这三句是说,含着怨恨,忍气吞声,两行凄清的泪水,把衾被浸透得冰冷如铁。
此种情境,令她心酸,但又不忍心让林鸿为自己担心,故只有“吞声”而已。那悄悄留下的“两行清泪”,竟“渍透千重铁”也就是说,至柔的悲涕,能将重重的铁甲穿透!以夸张之笔言情之深挚,哀婉动人。
“柔情一缕,不知多少根节。”上片歇拍二句是说,这一丝幽情,其中包含着无数重要的环节啊!
“一缕”,承上文之“三叠”、“两行”、“千重”,善于运用数字造势。以“不知多少”的否定句收结上片感慨之意极重。
下片追忆往事,悬想来日。
“还忆浴罢描眉,梦回携手,踏碎花间月。”下片前三句是说,曾记得浴后你给我描眉梳鬓,还记得梦醒后我们手携手,一起散步踏碎花间明月。
这三句用“忆”字领起,追想往昔夫妇间的恩爱和欢娱。“浴罢描眉”,用汉张敞为妻画眉之典,表现林鸿对自己的怜爱呵护。后两句表现情趣相投、夫行妇随的亲密无间。与夫君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刚展示了三个令人陶醉的小景,就提笔顿挫,返回到眼下的孤独无聊中来。
“漫道胸前怀豆蔻,今日总成虚设。”这二句是说,不要再提起奴家胸前日日佩戴的豆蔻了,我虽是满心望子,却在今日总成虚设。
“豆蔻”,植物名,生于南海,南人取其花尚未大开时佩戴,因花身像女子孕腹之形,故名之曰“含胎花”,女子佩戴自然是为了求子嗣。
“桃叶津头,莫愁湖畔,远树云烟叠。”这三句是说,南京桃叶渡口,莫愁湖畔,远树云烟重重叠叠。
桃叶津、莫愁湖,两者都在金陵地界,前者又名“桃叶渡”,在秦淮河畔,相传为晋王献之以歌送别爱妾桃叶的地方。莫愁湖在水西门外。传说古时有女名莫愁,善歌。将这两个典故用于此,再切合不过了。红桥多么希望林鸿能像王献之那样,对她发出“我自迎接汝”的呼唤,或自己打起双桨,主动“催送莫愁来”。但这一切都是不可能。她只是个不能主宰命运的弱女子。她只有等待的份。她只能哀叹夫君远在天边,不可望更不可及。她也只能用桃叶渡、莫愁湖所附丽的故事向丈夫发出“勿忘我”的暗示。
“寒灯帘幕,荧荧与谁闲说。”末二句是说,夜阑人静帘幕空空,当我去剪灯花时,这绵绵的相思之情又向谁诉说?
结拍以疑问句收束全词,与歇拍以否定句收结上片有异曲同工之妙,哀婉之情弥足感人。然而她所希望的诉说相思之苦却被自己称为“闲说”,那一份无可奈何的悲情,真是无以复加了。
附录:念奴娇·凤凰山下
张红桥
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今宵易歇。三叠《阳关》歌未尽,城上栖鸟催别。含冤吞声,两行清泪,渍透千重铁。柔情一缕,不知多少根节。
还忆浴罢描眉,梦回携手,踏碎花间月。漫道胸前怀豆蔻,今日总成虚设。桃叶津头,莫愁湖畔,远树云烟叠。寒灯帘幕,荧荧与谁闲说?
注释
凤凰山;此指福建同安之大风山。
阳关:即《阳关去》,因须重复唱三次,故谓三叠。此泛指离别之曲。
哑哑:形容鸦啼的声音。
渍(zi):浸;沾。
描眉:《汉书·张敞传》载:西汉张敝,夫妻恩爱。妻子梳洗时,敞为其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恩爱。
怀:揣。
豆蔻:俗名"含胎花",有香味,象征处子,旧传宜女子佩带。
桃叶津、莫愁湖:均南京城名胜,与旧时男女风情传说有关。
旅邸(di):邸,高级官员的住所。此泛指一般旅舍。
荧荧:形容灯光闪烁的样子。
作者简介
张红桥,福建闽侯人,明初闽中才妓, "雅丽能诗"。因居于红桥之西,故以为号。聪慧能文,与福清才士林鸿一见倾心,遂缔婚约,相与倡和甚多。后林离闽赴南京,以《念奴娇》词唱和。因积郁成疾,不治而终。
前一篇:《点绛唇·春思》赏析
后一篇:水绘园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