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秋岁·春恨》赏析

(2023-02-07 18:49:41)
标签:

明词

杨基

千秋岁

春恨

千秋岁·春恨
杨基
柳花飞尽,鱼鸟无音信。杯减量,愁添鬓。梅酸心未老,藕断丝犹嫩。欢笑地,转头都做江南恨。
相冷灰销印,灯暗梅生晕。空自解,谁偢问?夜长春梦短,人远天涯近。庭院晚,一帘风雨寒成阵。
词题曰“春恨”,落笔便抓住季节特征,点出所恨之音。
“柳花飞尽,鱼鸟无音信。”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杨柳树已飞絮飘尽,与相思者断了鱼雁传书的联系。
“柳花飞尽”显然是暮春时节,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眼看就要过去;现在再加上人事中的书信全无,怎能不让人满怀惆怅,恨从中来。
“杯减量,愁添鬓。”接着二句是说,手中的酒杯因憔悴而日减饮量,头上的鬓发因愁苦而渐添素丝。
词作一开始,即从时、事和感受几个方面,托出了深深的春恨。
“梅酸心未老,藕断丝犹嫩。”这二句是说,梅子虽酸但心未老去,藕断了丝仍然是嫩的。
“梅酸”、“藕断”仍从时节景物入手,写出人物复杂的感情。其中“藕”谐音偶,“丝”谐音思,巧妙地揭示出原来这是一对恋人的离别思念,所用的是历代民歌中常用的抒情手法。由此反观“梅酸”句,又可体会出饱含其中的滋味原不仅就初成的梅子而言,“心未老”也不单指梅子尚未熟透,而是说人虽别,思未断,心不死。其巧喻恋情的缠绵、思念的不断,可谓深曲动人。
“欢笑地,转头都成江淹恨。”上片结二句是说,我和你欢笑的地方,可一转头的功夫,如今都化成了梁江淹在《别赋》中所描写的怅恨。
这两句言简意赅,由欢笑到怨恨的起落转换十分快捷,而用语明爽,带有散曲的风格。
下片继续渲染春恨,但方式由一段时期具体到某个特定的夜晚,而场面也被限定在室内。
“香冷灰销印,灯暗煤生晕。”下片前二句是说,香早已灭了成灰失去了痕迹,油灯昏暗产生了黑晕。
这两句极力铺陈环境的幽暗、冷清,所及尽管只是日常生活中的香和灯,但“灰销印”和“煤生晕”已反衬出人物内心的孤寂和情绪的低落。古代诗词中的以物见情,正可由此窥入。
“空自解,谁偢问?”这二句是说,独自排解苦闷,又有谁对这难堪之境表示责问?
由物而人,“空自解”已见可怜和无奈,“谁偢问”更见凄清和不堪。“偢”,僝僽,此解为责怨。“偢问”,犹责问。
“夜长春梦短,人远天涯近。”这二句是说,漫漫长夜无法安眠,稍一入梦,很快又被惊醒;在这短暂的片刻梦中,天涯仿佛离得很近,所要见的人却相距遥远。这种感受真是令人愁肠百结,神思恍惚。
“庭院晚,一帘风雨寒成阵。”末二句是说,望庭院的晚上,一帘风雨寒气逼人。
结拍两句,就当时的环境气候收笔,那“一帘风雨”是眼中所见的自然景观,而“寒成阵”则是由此而来的的心理感应,它为全词的抒写春恨,补上了一个从内到外、由表及外的意境和情态,其间所蕴含的悲苦和酸楚可谓透人心扉。

附录:千秋岁·春恨
杨基
柳花飞尽,鱼鸟无音信。杯减量,愁添鬓。梅酸心未老,藕断丝犹嫩。欢笑地,转头都做江淹恨。
香冷灰销印,灯暗媒生晕。空自解,谁偢问?夜长春梦短,人远天涯近。庭院晚,一帘风雨寒成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