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平乐·狂歌醉舞》赏析

(2023-02-05 18:35:52)
标签:

明词

杨基

清平乐

狂歌醉舞

清平乐
杨基
狂歌醉舞,俯仰成今古。白发萧萧才几缕,听遍江南春雨。
归来茅屋三间,桃花流水潺潺。莫向窗前种竹,先生要看西山。
一个生性旷达的老人,在饱经人间世故以后,决心远离尘嚣,归居山林了。这首词,便是他这种心迹的剖露。
“狂歌醉舞,俯仰成今古。”开头二句是说,狂歌醉舞,俯仰之间已经成为历史陈迹。
首句“狂歌醉舞”有两解:它既可理解为作者内心因有积愤郁忧继续宣泄而导致举止反常的形象描写,也可视为对人生百态、醉生梦死现状的高度概括。然而不管是哪一种,其原因都在于“俯仰成今古”,既感慨光阴倏忽、古今剧变。这种感慨由于融入了对人生世道的深刻体验,因此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令人倍觉苍凉。
“白发萧萧才几缕,听遍江南春雨。”接着二句是说,白头发开始有了几缕,听过了无数遍的江南春雨。
“白发”句顺势而下,为自己年老的容貌画像,其叹老嗟衰之情跃然纸上。“听遍”句宕开,以“江南春雨”点明作者所归之地是江南吴中(今江苏吴县),所归之时是在细雨绵绵的春季。这里既饱含作者对祖上迁居地的熟悉和习以为常,同时也不乏老年人已阅尽人间春色的寓意。
“归来茅屋三间,桃花流水潺潺。”换头二句是说,归来住处有茅屋三间,周围有潺潺的桃花流水。
过片“归来”两字点醒作意,是东晋名士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缩语。除了字面有回来之意外,还包含辞官归隐的内容。语言浅显,含义深刻,出落有自。“茅屋三间”和“桃花流水”共同点染出归居环境的简朴幽静。其中“桃花流水”在上承“江南春雨”以见家乡时令特色及美丽风光外,又借取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描写,突出所居的僻静和与世隔绝。所以这两句景语的背后,自有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须予细细品味。
“莫向窗前种竹,先生要看西山。”末二句是说,请不要向窗前种竹,先生要欣赏西山。
词的最后连用两典:先是“种竹”,用王羲之当年暂居他人宅地命人种竹,谓“何可一日无此君”之典;后是“看西山”,用他曾说“西山朝来,致有爽气”,婉拒上司桓冲请他出来相助之典(分见《世说新语》中的《任诞》和《简傲》)。作者的用意,显然并不是不要“种竹”,而是不要向窗前种竹,以致阻挡了他要朝夕远眺西山爽气的目光。换句话说,他是在强调从此不再受聘出山,而要在此长期隐居下去。这两句话似借童仆之口说出,却意味深长,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附录:清平乐
杨基
狂歌醉舞,俯仰成今古。白发萧萧才几缕,听遍江南春雨。
归来茅屋三间,桃花流水潺潺。莫向窗前种竹,先生要看西山。
作者简介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