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和马昂夫》赏析
(2022-12-11 18:12:24)
标签:
元词张雨木兰花慢和马昂夫 |
木兰花慢·和马昂夫
张雨
想桐君山水,正睡雨,听淋浪。记短棹曾经,烟邨晚渡,石磴飞梁。无端故人书尺,便梦中、颠倒我衣裳。此去钓台多少?小山丛桂秋香。
青苍秀色未渠央,台榭半消亡。拟招隐羊裘,寻盟鸥社,投老渔乡。何时扁舟到手?有一襟、风月待平章。输与浮丘仙伯,九皋声外苍茫。
本词为和马昂夫之作,原唱已佚。马昂夫,名超吾,号九皋,回纥人,汉姓马,亦称薛昂夫、司马昂夫。曾官江西行中书省令史、池州路总管等,晚年辞官闲居杭州。从这首词的内容看,当作于马昂夫晚年闲居杭州时。
“想桐君山水,正睡雨,听淋浪。”开头三句是说,正听着屋外不停的雨声入眠,不由想起了故乡桐君的山山水水。
张雨字伯雨,一字天雨,名与字中都有“雨”字。他似乎对雨中入眠的情景情有独钟。桐君,即桐君山,在今浙江桐庐东,离作者的故乡钱塘不远。“淋浪”指水不停流下。
“记短棹曾经,烟邨晚渡,石磴飞梁。”这三句是说,回忆起曾经在故乡划着小舟,傍晚经或烟霭迷蒙的渡口,看见岸边石头的台阶和凌空飞架的桥梁。
这三句写作者梦绕情牵于故乡山水。
“无端故人书尺,便梦中、颠倒我衣裳。”这二句是说,突然听说老朋友来了信,连忙去接,慌乱中连衣裳都穿颠倒了。
《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张雨借用《诗经》的语句幽默诙谐地描述了得到故人书信时的喜悦心情及狼狈相,也暗示着马昂夫书信的内容是“召”作者一道隐居,其实作者也早有此意。
“此去钓台多少?小山丛桂秋香。”这二句是说,这里到钓台还有多少路?隐士的处所桂树丛生秋天散发着香气。
“钓台”指汉人严子陵隐居垂钓处,故址在今桐庐县富春山。“小山”指淮南小山,据说《楚辞·招隐士》为其所作,其中有“桂树丛生兮山之阿,偃蹇连蜷兮枝相缭”、“猨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等句子,描写隐士的处所。词的上片写喜获故人书信时的情形,流露出强烈的归乡隐居之念。
“青苍秀色未渠央,台榭半消亡。”过片二句是说,桐庐山水如今仍充满青苍秀色,但许多历史遗迹已不复存在了。
过片继续写想象中“钓台”如今的情景。“未渠央”即“未遽央”,指没有很快消失。
“拟招隐羊裘,寻盟鸥社,投老渔乡。”这三句是说,信中希望能与我等二三知己,一同隐居,在渔乡养老。
这三句复述马昂夫书信的内容。“羊裘”即汉代羊仲与裘仲二人,都是崇尚廉洁,不图名利者,人称“二仲”。汉赵岐《三辅决录》:“蒋诩字元卿,舍中三径,唯羊仲、裘仲从之游。二仲皆推廉逃名。”(《初学记》引)此处以蒋诩比马昂夫,以“羊裘”比喻像自己一样志同道合者。《列子·黄帝》载:“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者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人常用“鸥盟”表示无以追名逐利,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马昂夫希望能与张雨等二三知己一同隐居,这种想法与张雨不谋而合。
“何时扁舟到手?有一襟、风月待平章”这二句是说,什么时候扁舟到手?有一怀风月来等待评处。
暗用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乘扁舟浮于江湖”的典故,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何时”二字,可看出这种心情的迫切。
“输与浮丘仙伯,九皋声外苍茫。”结拍二句是说,写给仙人浮丘公,愿意追随你隐居。
最后,作者表示了对马昂夫的敬仰与羡慕。“浮丘仙伯”即浮丘公,相传为古代仙人,此处指马昂夫。“九皋”句暗用《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句意(马昂夫号九皋)。总之下句表述愿意追随马昂夫隐居之意。
张雨二十余岁即出家当道士,曾进京朝觐,后又表示不希荣进。这首词用了不少典故,表现作者追慕古人、崇尚隐逸的思想情趣,写得旷达洒脱,有苏辛一派遗风。
附录:木兰花慢·和马昂夫
张雨
想桐君山水,正睡雨,听淋浪。记短棹曾经,烟邨晚渡,石磴飞梁。无端故人书尺,便梦中、颠倒我衣裳。此去钓台多少?小山丛桂秋香。
青苍秀色未渠央,台榭半消亡。拟招隐羊裘,寻盟鸥社,投老渔乡。何时扁舟到手?有一襟、风月待平章。输与浮丘仙伯,九皋声外苍茫。
前一篇:《太常引·题李仁仲画舫》赏析
后一篇:《摸鱼儿·问凌波》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