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摸鱼儿·次韵谢张古愚》赏析

(2022-10-30 18:24:21)
标签:

元词

程文海

摸鱼儿

次韵谢张古愚

摸鱼儿·次韵谢张古愚
程文海
又山亭、一番春老,归迟黄鹤何许。殷勤天上乘槎客,还记渚鸥沙鹭。憔悴处,奈青镜难藏,一 一都呈露。空庭细步。念一笑三年,相思千里,他日看嵇吕。
西门柳,烟雨千条万缕。人夸张绪风度。谁知耸壑昂霄意,春树漫摇柔翠。杯满注,愿回寿松乔,一曲清如水。壶中得趣。问日丽扶桑,风来阊阖,应许共遐翥?
在江水滔滔的武昌黄鹤山亭间。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正开怀欢饮,语声朗朗。主人湖北道肃政廉访使程文海,一是“鬓点吴霜几缕”的五十余岁之翁;来访者张古愚身世未详,当是归自京阕的昔日同僚。
“又山亭、一番春老,归迟黄鹤何许。”这首词起调是说,又来到了山亭,虽然已是群芳相歇的暮春,却又有如许黄鹤翩然飞归。
词的起调正从眼前的相聚景象落笔。山是名山,亭是仙亭。词面上似写实景,其实是融化了王子安骑鹤来此的神仙传说,以黄鹤临空的想象之辞,写友人的飘然归来。落笔极富韵致。
“殷勤天上乘槎客,还记渚鸥沙鹭。”这二句是说,你从天子身边归来,居然还记挂着我这外放之臣。
然后再写友人的深情造访,笔底更蕴满了欣喜。“槎”是竹木扎成的浮筏。据《博物志》所记,海边有人常见每年八月,海上总有木筏驶来,便登筏而去,竟直通天上银河,还见到了牛郎织女。词人生活在富有神话气息的武昌,故常爱将来自京城的朋友比昨天仙。现在化用神话。喻之“天上乘槎客”,顿觉思致瑰奇而情意绵邈;又以“渚鸥沙鹭”喻己,以照应上文的黄鹤飞归,于自谦中更觉有谐趣流漾。
“憔悴处,奈青镜难藏,一 一都呈露。”这三句是说,两位老友都已步入老年,憔悴的面容, 一 一都呈露在眼前。
不过在欣喜之中,想到逝者如水,彼此都已步入老年时期,词人又不免感慨万千。这究竟是怅惘,还是嗟叹?其间所蕴含的更多的是无奈。
“空庭细步。念一笑三年,相思千里,他日看嵇吕。”末四句是说,细步在黄鹤山亭,想到数年后相聚,刹那间叠印了千年之前的“嵇吕”的身影。
据《晋书·嵇康传》记载,吕安与嵇康为友,“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从东平(今属山东)赶往山阳(在今河南)相会。上片歇拍数语即借此典故书写与友人意外相聚的快慰。那穿越时空的真挚友情,也便如此灿烂地辉映在多年阔别的相聚一笑之中。他们就这样笑颜相对,久久端详着对方。
“西门柳,烟雨千条万缕。人夸张绪风度。”过片是说,西门的柳树,在烟雨中千条万缕,就像友人潇洒的仪度。
词人眼中的友人,此刻虽风尘仆仆,却依然未失平素的俊雅风度。词人由此联想起齐武帝夸赞张绪的佳话:张旭“美风姿”,清简寡欲,口不言利,官至太常卿,令国子祭酒,齐武帝在灵和殿前植有蜀柳,因赞叹说:“此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时。”过片“西门柳”以下,正化用此典。借烟雨中千条万缕的杨柳之姿,勾勒了友人(恰也姓张)的潇洒仪度。这夸赞巧妙而动人,但毕竟只表现了外在的形貌,未能深及友人的气骨,故接着又追加一笔。
“谁知耸壑昂霄意,春树漫摇柔翠。”这二句是说,你何尝只是摇翠春风的杨柳,论志节和操守,则更是“耸壑昂霄”的松柏呢?
这两句上承“杨柳”之典的夸赞, 突从“谁知”、“漫摇”处翻转笔锋,盛推友人松柏般挺峙的志节,字里行间充溢着对友人深深钦敬和自豪。
“杯满注,原回寿松乔,一曲清如水。壶中得趣。”这四句是说,把酒杯洒满,祝愿你寿如青山不老松,献上清唱一曲。在酒中尽兴。
由此引出祝颂之意。
“问日丽扶桑,风来阊阖,应许共遐翥。”末三句是说,友人你能否带我一起展翅高飞,去领略扶桑升日的霞彩、阊阖开启的天风?
“扶桑”乃神话中日升之树,“阊阖”则是是天帝所居的宫门。这结拍收得极有余韵:本意似在表达外放之臣对回返京阕的企望,词面上则回应上片“殷勤天上乘槎客”之喻,展出了与友人骑鹤上天,共游仙界的瑰奇之境。悠然而问,一笑拄笔,正留有无限余情在奇景缥缈的遐想之中。

附录:摸鱼儿·次韵谢张古愚
程文海
又山亭、一番春老,归迟黄鹤何许。殷勤天上乘槎客,还记渚鸥沙鹭。憔悴处,奈青镜难藏,一 一都呈露。空庭细步。念一笑三年,相思千里,他日看嵇吕。
西门柳,烟雨千条万缕。人夸张绪风度。谁知耸壑昂霄意,春树漫摇柔翠。杯满注,愿回寿松乔,一曲清如水。壶中得趣。问日丽扶桑,风来阊阖,应许共遐翥。
作者简介
程钜夫(1249年—1318年),初名文海,因避元武宗海山名讳,改用字代名,号雪楼,又号远斋。建昌(今江西南城)人,祖籍郢州京山(今属湖北)。元朝名臣、文学家。程钜夫少与吴澄同门。南宋末年,随叔父降元,入为质子。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于江南推荐赵孟頫等二十余人,皆获擢用。丞相桑哥专政,程钜夫上疏极谏,几遭杀害。延祐五年(1318年)去世,年七十。泰定二年(1325年),追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号“文宪”。程钜夫历事四朝,为当时名臣,其文章雍容大雅,诗亦磊落俊伟。有《雪楼集》三十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