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盆梅》赏析
(2022-10-25 19:45:22)
标签:
元词刘敏中菩萨蛮盆梅 |
菩萨蛮·盆梅
刘敏中
纤条渐见稀稀蕾,孤根旋透温温水。但得一枝春,谁嫌老瓦盆?
寒愁芳意懒,移近南窗暖。却怕盛开时,香魂来索诗。
这是一首咏梅诗。在我国古代文学中,咏梅诗词何止万千,或赞颂其不畏严寒的品格,或吟咏其超尘脱俗的风姿,梅就有了某种特定的象征意味。古人往往借咏梅别抒怀抱,寄托忧思。这首小令咏“盆梅”,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绝去寄托,不为艰深之辞,明白晓畅,清新可喜。
“纤条渐见稀稀蕾,孤根旋透温温水。”这首《菩萨蛮》开头二句是说,盆中的梅花,其纤细的枝条上渐渐长出稀稀疏疏的花蕾,我随即为它的孤根浇上不带寒意的“温温水”。
首二句一写景,一叙事。这两句描述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的喜爱,曲尽其妙。“渐见”,表明他关注梅花已非一日二日。可见时间之长;“旋透”,表明他一见梅蕾萌发,立刻浇水,可见爱梅之切;而“温温水”更是明显地倾注了词人对梅花的一腔温情,殷勤呵护梅花,流露出词人对梅花由衷的喜爱和对春天殷切的盼望,稀疏的梅蕾饱含着盎然的春意,传递着春的消息,而这正是词人爱梅的原因所在。
“但得一枝春,谁嫌老瓦盆?”三四句是说,只要能得到一枝预示着无限春光的梅花,谁还会在乎它是生长在一只老瓦盆之中呢?
“一枝春”语出陆凯《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一枝春”后来就成了梅花的代称。以“老瓦盆”和“一枝春”对举,这就更加显示出词人真正所爱的是“梅”而非“盆,否则就喧宾夺主了。”但从另一层意思看,“老瓦盆”比起其他盆更有泥土味和自然的气息,也更适合梅的生长,与梅花的天然标格也很协调,所以又有谁嫌呢?
“寒愁芳意懒,移近南窗暖。”换头二句是说,天气寒冷,梅蕾生愁,花儿似乎都懒得开放,移到南窗边让温暖的阳光来抚慰它。
换头两句重申爱梅之情兼表达惜梅之意。这两句描写极富感情色彩,进一步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的怜惜之情,同时也希望梅花能及时绽开报告大好春光。
“却怕盛开时,香魂来索诗。”末二句是说,却害怕梅花在阳光下会加速盛开,过早地凋谢,梅花的香魂来向他索取诗债。
末二句笔锋忽然一转,表达了诗人刹那间的微妙心理活动。他继而转念一想,梅花在阳光下很快就会盛开怒放,这同时也加快了它的生命进程,使其过早地凋谢,这显然不符合他惜梅的本意和初衷,而梅花一旦凋谢后,它的香魂会来向他索债,他能尝还给梅花的,也就只有诗了。这就生动地展示了词人不知如何是好的矛盾心理。下片四句,一扬一抑,一开一合,词人的爱梅之情、惜梅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附录:菩萨蛮·盆梅
刘敏中
纤条渐见稀稀蕾,孤根旋透温温水。但得一枝春,谁嫌老瓦盆?
寒愁芳意懒,移近南窗暖。却怕盛开时,香魂来索诗。
作者简介
刘敏中(1243~1318)
元代文学家,字端甫,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人。自幼卓异不凡,曾任中书掾、兵部主事、监察御史等职,因弹劾秉政的桑哥,辞职归乡。后又入为御史、御史都事、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洒、翰林学士承旨等,还曾宣抚辽东山北,拜河南行省参政等。刘敏中一生为官清正,以时事为忧。敢于对权贵横暴绳之以法,并上疏指陈时弊。仕世祖、成宗、武宗三朝,多为监察官,受到皇帝的嘉纳。
前一篇:《清平乐·闻雁》赏析
后一篇:《清平乐·饮山亭留宿》赏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