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平乐·闻雁》赏析

(2022-10-23 18:54:56)
标签:

清平乐

姚燧

闻雁

清平乐·闻雁
姚燧
春方北度,又送秋南去。万里长空风雨路,谁汝冥鸿之处?
朝朝旧所窥鱼,由渠水宿林居。为问江湖苦乐,汝与白鹭如何?
题为闻雁,当然全词要围绕“雁”字做文章。这首小令不同凡响之处在于跳出一般咏雁诗绘形拟态、摹声用典的窠臼,由雁及人,托物起兴,带来对人生、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不外于物,不滞于物,平淡之中见出深邃。
“春方北去,又送秋南去。”开头二句是说,春天大雁北上,秋天又南飞。
起笔直言大雁——候鸟的生存方式。求生的本能,使得雁儿一生不断地追寻适应它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岁岁年年北徙南迁的规律。这两句既写大自然时序更迭之态,又言雁儿奔波忙碌之状。
“万里长空风雨路,谁汝冥鸿知处?”三四句是说,万里长空,一路上风风雨雨,有谁知道雁儿何以来,何以去,为何来,如何去?
补写大雁的生活环境和生命历程。路途万里,无边无际,疾风骤雨,险象环生,雁儿要到达目的地,走的并非是碧海青天式通途,而是艰难险恶、命在旦夕的“天路历程”,需要信念和勇气,需要毅力和恒心,需要奋飞和搏击。于是乎,词人很自然地向天、向地、向人发问。
下片词境另辟而意脉不断,用对比映衬的手法写同为水鸟的白鹭不同的生存方式。
“朝朝旧所窥鱼,由渠水宿林居。”下片前二句是说,天天在老地方寻找鱼类,在水边树林间栖息。
“朝朝”,犹言天天,指生活方式一程不变,习惯成自然。与大雁“方”北度,“又”南去,迁徙频频,短暂而变化形成对比。旧所,言空间固定,不像大雁翱翔长空,难以栖息。“窥鱼”言觅食之易。“水宿林居”,言栖息之地稳定安逸。不比大雁在风雨飘摇之中,搏击长空,南来北往,艰难谋生。
“为问江湖苦乐,汝与白鹭何如?“末二句是说,问大雁江湖上的苦乐,你与白鹭相比,有什么感触?
“白鹭”在古典诗词中常寄托隐逸安乐之义。此处以白鹭的悠闲之态,对比出大雁的战士品德。物犹如此,人何尝不如此。江湖苦乐,亦即人生苦乐。雁鹭求生存,谋稻粱的不同方式,迥异的生活状态,不正是奋进与慵闲这两种人生道路和心路的历程吗?其中三昧,谁能参透。词以问作结,留下不尽的思考。
全词上片正面写大雁,下面反观白鹭,并各以问句作结。淡笔素描,以物类人,闻雁兴感,寄意深微。把雁鹭的生活习俗,精神风貌写足写透,则卑视安逸、崇尚奋斗之主题,跃然纸上。

附录:清平乐·闻雁
姚燧
春方北度,又送秋南去。
万里长空风雨路,谁汝冥鸿知处?
朝朝旧所窥鱼,由渠水宿林居。
为问江湖苦乐,汝与白鹭如何?
作者简介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元朝文学家。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