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赏析
(2022-10-05 18:38:09)
标签:
宋诗周密夜归 |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这首小诗写深夜回家的情景。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这首七绝前二句是说,夜归天黑,需撑着竹杖而行,好在田埂上聚有磷火和萤火虫,发出微光,使人顺利通过。
一开头,“夜深归客”四字,点明了诗题“夜归”。为什么要连夜赶回去呢?诗中没有交代。但联系以下几句,读者可以想象,这大概是一位出门已久的游子,思家心切,到了归途中最后一段路程,便不愿在外投宿多耽搁一夜,而宁愿日夜兼程,摸黑赶路,以致深夜到家。始终撷取的正是将到未到时的情景。“筇”本是竹的一种,这里代指竹杖。“依筇行”三字,勾画出归客的形象。透过归客倚杖蹒跚而行的身影,可以想见深夜行路的艰难,也可以推知游子劳顿的旅况和近乡情怯的心理。第二句看来是写走过村外野地的情景:土塍(田埂)上,影影绰绰的鬼火、星星点点的流萤。通过深夜荒径冷气森森、幽光闪烁的环境,烘托出归客孤身夜行的凄凉,也反衬出归客不顾这一切,急切归家的心境。途中越是阴冷就越是急于早点回到温暖的家中。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后二句是说,到了村店,也因月昏无灯,泥路滑,十分难行。可是唯独自家的竹窗还透出灯光,隐约可见灯下补衣的身影。
第三句写终于进村了,首先见到的是村店。在昏暗的月色衬托下,村店显得阒寂而冷漠,但在诗人看来,家乡的村店却给深夜的荒野带来了生意,一种家在咫尺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转过村店,不就快到家了么?诗人脚下加快了步伐,因而更感觉到路滑难行,他就在这一步一滑中,匆匆转过村店,越来越走近久盼的家门。随着画面的延伸,猛然,一幅充满人情味的图景展现在归客眼前,这是出人意外的。啊,那不就是他所思念的、温暖的家么?此刻,那熟悉的身影强烈叩击着归客的心扉。全诗至此,戛然停笔,含意未伸。然而曲终情在,透过有尽的语言,诗人表现的是一种百感交集、难以诉诸言表的复杂感情:有经长途奔劳终于顺利抵家的兴奋,有对辛勤操持的妻子的爱怜,也隐含自己久出以致家境清寒的歉疚······
附录: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释
筇(qióng):一种竹。实心,节高,宜于作拐杖。这里指手杖。
土塍(chéng):田间的土埂。
土塍(chéng):田间的土埂。
作者简介
周密
(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隐居不仕。自号四水潜夫。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诗画音律,尤好藏弃校书,一生著述较丰。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