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驿二首(其一)》赏析
(2022-09-21 18:35:58)
标签:
宋诗文天祥金陵驿 |
金陵驿二首(其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这首诗是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次年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在元军大举南下之时,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赵宋王朝,诗人曾积极募集将士,组织抗战。谁曾料,如今成了阶下囚!自己壮志未酬,而故国河山已经沦亡,诗人心中怎能不感慨万千?在这首诗中,诗人既写出了黍离之悲,亡国之痛,又写出了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心。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这首七律首联是说,夕阳下那被野草覆盖的行宫,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
金陵是六朝古都。南宋初,高宗曾短期留驻于此,建有行宫。当初,这里画廊飞檐,金碧辉煌,何等繁华,何等气派!可如今,却是衰草斜阳,满目疮痍,一片凄凉。封建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象征,而皇宫又是皇帝的所在。宫室的荒凉破败,就意味着政权的丧失,国家的沉沦。这里诗人正是以一片惨淡的夕阳斜照着长满衰草的离宫的景色,暗喻南宋朝廷一如夕阳之沉沦,宗国覆灭,诗人也就无所依托了。于是不禁仰天长叹,自己就像那天边飘浮的孤云,归宿在哪里?漂泊向何方?这里“孤云”既是实景也是自比。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颔联是说,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经成了元朝的臣民。
面对这残酷现实,身为囚徒的诗人已经无能为力。他只能发出“山河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前句化用“新亭对泣”、后句化用丁令威化鹤回辽东的典故,采用对比手法,用依然如故的青山绿水反衬经战争摧残后城垣颓坏,人民离散死亡,感慨极深。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颈联是说,满地的芦花和我一样老去,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
颈联表达了家国沧桑之感。在“故垒萧萧芦荻秋”的季节里,“金陵王气黯然收”(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自己同秋天的芦花一样随风飘零,并且即将为故国殉难。现在,一片浩劫,旧家的燕子将飞往何处呢?这里既有身家之感,又有黍离之悲。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尾联是说,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地方了,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
社稷如此,个人的命运也就微不足道了。诗人决心以一死来报效国家。最后两句,化用《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的语意和望帝死后化为杜鹃的神话,表示现在我虽被迫离开故乡,决无生还之望,但一片忠魂,终归南土。我死之后要化成啼血的杜鹃鸟,飞回江南。诗人这种心志,可谓哀苦之至,同他流传千古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样,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不移的民族气节,感动了后世的许多人。
附录:金陵驿二首(其一)
文天祥
金陵驿二首(其一)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
金陵:今江苏南京。
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供传递公文的人和来往官吏休憩的地方。这里指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
草合:草已长满。
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
啼鹃带血:用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啼鹃带血的典故‘暗喻北行以死殉国,只有魂魄归来。
旧家燕子:引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句含义。
别却: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