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赋暮游》赏析

(2022-08-29 18:48:21)
标签:

宋诗

许月卿

追赋暮游

追赋暮游
许月卿
余庚子冬絜絜离广陵,将肄奉常试业于京师。舟泊无锡,日已暮,与王希圣微服游南禅,盖访古也。参寥题名碑无恙。寺记有碑,碑阴结字甚伟,视之蔡京也。出门烟树苍然,数僧偶遇而已。余与希圣却立四顾曰:此佳境也,当写之为诗。而举子业乱其中,不能就。暇日追想,宛在其目,为诗以寄希圣,其明年冬十一月也。岁月驱人,又可一慨。
锡山舟泊似荒村,微服南禅古迹存。
壁上姓名今已远,碑阴人物了能言。
薄游草草寒侵袖,远思悠悠风满轩。
携手出门烟树密,数僧离立语黄昏。
作者许月卿在青年时曾怀着报国之心到扬州,投效于名将赵葵幕中,以军功补进武校尉。庚子(嘉熙四年,即1240年)之冬,罢武职,离扬州赴京城临安,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他取水路南下,一天黄昏,舟泊无锡,上岸游南禅寺。这首诗就是一年以后追写此游之作。
宋诗中的写景记游之作,常用“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体。这首诗用的即是典型的平铺直叙的手法。这首诗依次写了三个阶段:舍舟访寺,寺中览古,出寺所见。作者以足所履、眼所见的真实景物与感受来组织诗篇。
“锡山舟泊似荒村,微服南禅古迹存。”这首七律首联是说,我们的船停泊在无锡一处荒凉的乡村,微服私访南禅那里古迹保存。
首联从登岸寻寺徐徐写起,交代了这次访游的路线、目的和古寺的背景。发端稍嫌平直,但记叙极为清楚,用词也简练准确。一个“荒”字笼罩全篇,将隆冬古寺的环境特征概括地形容出来了。这是大处落墨的点染之笔。以下各句,皆紧扣寺景。
“壁上姓名今已远,碑阴人物了能言。”颔联是说,墙壁上姓名距离现在已经久远,碑的背面人物现在还能说得出来。
颔联专写古迹。作者选取入诗的是两处较有名气、印象也较深的北宋遗迹。“壁上姓名”与“碑阴人物”何所指。诗序中已经先交代:题壁人是著名的诗僧参寥子(道潜),他和大诗人苏轼有交往;而碑文则是徽宗时奸相蔡京的手笔。寺虽荒凉,古迹却完好无损,了然在目。这种实写,并不流于质实呆滞,因为“今已远”与“了能言”二语暗含迹存人亡的今昔之慨,有化实为虚之妙,并为下文“远思悠悠”张本。这里景中已暗逗出情。
阴冷的黄昏、荒凉的佛寺,触目的古迹,这种种实景,无不给人以凄凉难耐之感,于是诗的后半由记叙转入及景抒情。
“薄游草草寒侵袖,远思悠悠风满轩。”颈联是说,匆匆来游寒气入侵袖口,远思悠悠风儿吹满了楼轩。
这一联,情景交融,以抒情为主。这里几组形容词和动态词用得非常传神入妙。“草草”极言匆匆来游,心悬功业而无心细赏眼前的景物。“悠悠”形容因眼前景物而牵引出来的遐想。“远思”的内容是什么呢?可能是因览古而想到光阴易逝,当趁少壮建立功业;更可能是因蔡京的字而感叹宋朝的衰微。蔡京在北宋末,为徽宗大兴土木,加重剥削人民,被称为“六贼”之首,政治败坏,引起金兵进攻。这里“寒侵袖”与“风满轩”两组描写,以“侵”与“满”两个动态词为中心组成,侧重于游人的主观感受,而又烘托出古寺里凄清寒冷的环境氛围。
“携手出门烟树密,数僧离立语黄昏。”尾联是说,携手出门烟树茂密,几个僧人在黄昏站立偶语。
诗的尾联从抒情折入写景,将全诗最佳境界托出。这两个景语,用笔疏淡,远景(黄昏烟树)与近景(僧人站立偶语)映衬得十分得当,人物动态(游客于寺僧)的勾勒与背景(暮色)的渲染十分生动、逼真,宛然一幅黄昏古寺写意画。这里以景语结束全诗,既富诗中画之趣,加重了作品的美感;又加浓了抒情气氛,含蓄曼远,耐人寻味。

附录:追赋暮游
许月卿
锡山舟泊似荒村,微服南禅古迹存。
壁上姓名今已远,碑阴人物了能言。
薄游草草寒侵袖,远思悠悠风满轩。
携手出门烟树密,数僧离立语黄昏。
注释
絜絜:匆忙貌。
广陵:今江苏扬州。
奉常:官名,秦代九卿之一,汉改称太常,掌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士。奉常试,借指宋代由礼部主持的进士试。全句意为准备参加礼部试。
王希圣:作者之友,生平不详。
南禅:无锡锡山佛寺名。
离立:相并而立。
作者简介
许月卿(1217~1286)小名千里驹。生于宋宁宗嘉定十年,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年七十岁。受学魏了翁,入江淮幕中,以军功补校尉。理宗时,廷对赐进士及第,授司户参军。尝率三学讼权相,理宗目为狂士。改江西提举,治政廉肃,人号为“铁符”。贾似道当国,以月卿试馆职,言语不合罢去。归故里,闭户着书,号泉田子。宋亡后,许月卿衰服三年不言。后虽言,尝如病狂,时人称为山屋先生。谢枋得尝自题其门曰:“要看今日谢枋得,便是当年许月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