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洲》赏析
(2022-06-29 19:01:26)
标签:
宋诗姚镛访中洲 |
访中洲
姚镛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
这首诗题目名曰访“洲”,实是访人;虽是访人,诗中重点却是洲中景色;文字上虽从洲上景色着笔,而诗的情趣,则仍在主客之间对生活的默契,心情的交流。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这首七绝前二句是说,我踏雨来到门前敲竹门,没有人应声,池中荷花清香四溢,片片花瓣轻薄得好像紫绡裙。
诗人不在晴日来访友,而在雨天来。看来这踏雨情趣,也如同夜雪访戴。踏雨敲门,而且是竹下之门,则主人的胸怀可知。主客之间同此情怀,可谓知己矣。荷花得雨,清香四溢,亭亭玉立之状可想。雨丝花香,令人心醉。这句虽是写自然景色,而诗人的精神世界也如雨中荷花,在迷蒙中散发沁人清香。诗中之景为情而设,一切景语皆情语。次句写敲门时所见,自有一种野趣生于笔底。
“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后二句是说,相逢在一起无暇进行学术讨论,只急切地冒雨观看水边白云。
绝句以第三句为重,因为在转折处能见作者的功力。转得好,转得好,才能收得好,才能有警句。说起“奇”字,那是扬雄的“专业”,所谓奇字,是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是一种不可以用六书偏旁推知的文字,今已失传。姚镛这里的奇字实际上指的是学术探讨。从字面上看,作者似乎有意在雨天来找主人谈些疑难问题的,但是,一种在诗人看来更为紧迫而重要的事情,是他无暇实现实现原来的意愿,只是同前来开门的主人急忙冒雨走向水边,看那雨中出岫的茫茫的白云。“未暇”与“先向”二语,看似轻松,实质很具急迫感,这种急他人所不急之务,正好刻画了他们的情操。陶弘景隐居山中,召之不起,齐高帝问他“山中有何佳处?”答诗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历代诗家对白云都有特定的感受。个人认为,这里“看白云”有仰望天空,探寻宇宙哲理之意。
附录:访中洲
姚镛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
注释
绡裙:一种薄裙。这里是写出了荷花花瓣轻薄之状。
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不能用六书偏旁推之,早已失传。
绡裙:一种薄裙。这里是写出了荷花花瓣轻薄之状。
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不能用六书偏旁推之,早已失传。
作者简介
姚镛(1191~?)(生年据集中《继周圹记》‘馀年将四十而鳏’推定),字希声,号雪篷,又号敬庵,剡溪(今浙江嵊县)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进士,理宗绍定元年(1228)为吉州判官。六年,以平寇功,擢守赣州。因忤帅臣,贬衡阳。嘉熙元年(1237)始离贬所。景定五年(1264)掌教黄岩县学。镛工诗词,有《雪篷集》一卷,《绝妙好词笺》传于世。
前一篇:《夜深》赏析
后一篇:《天台道早上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