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题得渔村晚照》赏析
(2022-05-05 19:03:57)
标签:
宋诗徐照渔村晚照 |
分题得渔村晚照
徐照
渔师得鱼绕溪卖,小船横系柴门外。
出门老妪唤鸡犬,收敛蓑衣屋顶晒。
卖鱼得酒又得钱,归来醉倒地上眠。
小儿啾啾问煮米,白鸥飞去芦花烟。
诗人徐照(字灵晖),是永嘉四灵之一。他和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等人一样,标榜清瘦秀逸的诗风。他们学唐诗,只以姚合、贾岛为法。这首《分题得渔村晚照》,是作者《芳兰轩诗集》中比较耐人寻味的诗篇。
这是一首反映渔民生活的小诗,全诗没有用一个典故。
“渔师得鱼绕溪卖,小船横系柴门外。”这首七言古诗开头二句是说,打渔师傅把鱼拿到沿溪叫卖,渔舟停泊在柴门外面。
诗中描述了渔村中的一位渔夫,在辛苦地打了一整天的鱼以后,时已傍晚,他把小渔艇拢了回来,横系在自家的柴门外,然后就沿溪叫卖去了。
“出门老妪唤鸡犬,收敛蓑衣屋顶晒。”三四句是说,渔妇出得门来先召唤了门外的鸡狗,然后就趁着斜照在屋顶上晾晒蓑衣。
这家的女主人也没有闲着。她期待着丈夫卖鱼得钱,好买点米回来,作成晚餐,让辛劳了一天的丈夫,和在家中饿着的小儿子能吃顿饱饭。
“卖鱼得酒又得钱,归来醉倒地上眠。”五六句是说,渔夫把买鱼钱又卖了酒,喝得烂醉倒在地上睡着了。
久而久之,丈夫果然不回来了。他卖鱼钱又买了酒,却把这点薄酒在回家的路上就胡乱地喝得个一醉,等赶到家的时候,闷声不响地躺在地上睡了。
“小儿啾啾闻煮米,白鸥飞去芦花烟。”末二句是说,家里的小儿哭着索问煮饭的米,溪边的白鸥飞到烟霭苍茫的芦花中。
当小儿啼叫着索问煮饭的米的时候,诗中并没有交代渔妇此时的情况,人们兴许会想到她大概在拉着儿子在一边啜泣了。这当儿天色已晚,溪边的白鸥,也都飞到芦花丛中,去寻它们的安息之地了。这家生活的惨景,就自然的被摄入诗句中间。到此全诗戛然而止,以后的情况就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道道地地的贫苦渔民,他们既然是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们清苦辛酸的处境,就应当引起人们的同情和重视,这首诗的意义就在于此。
附录:分题得渔村晚照
徐照
渔师得鱼绕溪卖,小船横系柴门外。
出门老妪唤鸡犬,收敛蓑衣屋顶晒。
卖鱼得酒又得钱,归来醉倒地上眠。
小儿啾啾问煮米,白鸥飞去芦花烟。
名家点评
叶适《徐山民墓志》说此诗:"无异语,皆人所知也,人不能道尔"。
作者简介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又字灵晖,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贫困不仕,患病早卒。徐照工于诗,为诗清苦,立意颇新,能道人所不道。与徐玑、翁卷、赵师秀并称"永嘉四灵"。著作有《芳兰轩诗集》。
前一篇:《题赵秀才壁》赏析
后一篇:《月夜泛舟姚江》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