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虞丞相挽词三首(其一)》赏析

(2022-04-14 19:03:20)
标签:

宋诗

杨万里

虞丞相挽词

虞丞相挽词三首(其一)
杨万里
负荷偏宜重,经纶别有源。
雪山真将相,赤壁再乾坤。
奄忽人千古,凄凉月一痕。
世无生仲达,好手未须论。
杨万里的诗以活法新意著称,他的一些七言绝句尤以妙趣横生、清新活泼的风格受人喜爱,被称为“诚斋体”。然而诚斋的诗集中还有一些作品写得气格浑厚,感慨遥深,体现了他雄健宏大的笔力。《虞丞相挽词三首》就是这样的作品,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虞丞相指虞允文,他是南宋著名的儒将,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兵南下,允文以中书舍人参谋军事,至采石(今安徽当涂境内)犒师,适逢主将王权罢免,三军无主湖,他毅然督战,大破金兵。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采石大捷。由于这次战争的胜利,南宋偏安的局面得以稳定下来,所以虞允文便成了斡转乾坤的英雄。之后,他上疏反对朝廷议和的主张,然终未被采纳,孝宗乾道三年(1167)出为四川宣抚使。后拜相,任用贤士。乾道九年再任四川宣抚使,次年在蜀病死。
杨万里与虞允文的交谊大约始于乾道六年,杨上《千虑策》,虞允文读后大为赞赏,于是荐为国子博士,所以允文下世,诚斋之悲恸可知,故作此挽词,然词中绝口不提个人的知遇之恩与世交之厚,而纯从大处落笔,力图写出虞允文的平生功业。
“负荷偏宜重,经纶别有源。”这首五律首联是说,你能担负社稷安危、国家重任,因为你经纬天地,别有渊源。
首联说他宜担负起国家重任,可见他才学兼富,德高望重;而他治国治军的谋略似超乎寻常,别有渊源,意指他以书生出将入相、功业卓著。当虞允文采石大败金兵之后,当时的宿将刘琦曾执其手曰:“朝廷养兵三十年,今日大功乃出儒者!”可见时论颇奇以儒生领兵克敌。这两句起势浑厚庄重,颇合虞允文的身份。
“雪山真将相,赤壁再乾坤。”颔联是说,将相功业足可比肩严武,采石矶大捷如同赤壁决战你再造乾坤。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概括而精炼地道出了虞允文一生的行迹。雪山即岷山,在四川境内,杜甫在《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中极赞严武的出镇四川说:“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因虞为四川人,又两度为四川宣抚使,故诗人借杜诗之意,说他的将相功业犹如当日严武。赤壁,以三国时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史事比采石之捷,其中显然以诸葛亮比虞允文。赤壁之战造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而采石之捷则稳定了宋、南北对峙之势,所以二者颇有类似之处。《宋史·虞允文传赞》就说:“昔赤壁一战而三国势成;淮淝一胜而南北势定;允文采石之功,宋事转危为安,实系乎此。”这两句诗的妙处,不仅在于用典极为贴切,而且概括力强,揭示了虞允文一生的主要功业,表现了诗人扛鼎的笔力。
“奄忽人千古,凄凉月一痕。”颈联是说,你今天忽然撒手而去,埋骨地下,只有一弯冷月相伴,极为凄凉寂寞。
作者在这里有意写他身后的冷落,与前文功盖一世的业绩恰成对照,不仅令诗意曲折跌宕,而且也切合挽词口吻,在对比中表现自己的无限感慨。但全诗毕竟还是以称颂为基调,所以尾联再折回到前半首的境界。
“世无生仲达,好手未须论。”尾联是说,当今世上没有像司马懿那样具有雄才大略能够和诸葛亮对垒的人,那么还有谁称得上好手,可与你匹敌呢?
仲达是司马懿的字,他与蜀军作战多年,是与诸葛亮旗鼓相当的对手,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后,蜀军撤退,司马懿怕有伏兵不敢追击,而后来又追至赤岸,才知道诸葛亮的死讯,因而时谚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杨万里这里还是以诸葛亮比虞允文。尾联用了诸葛亮身后的典故,但也因此写出了虞允文的才略过人,世无敌手,复与前二联绾合,章法谨严。

附录:虞丞相挽词三首
杨万里
负荷偏宜重,经纶别有源。
雪山真将相,赤壁再乾坤。
奄忽人千古,凄凉月一痕。
世无生仲达,好手未须论。
注释
虞丞相,名允文,南宋抗金名臣。虞允文曾率军赢得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市)大捷,在南宋朝野获得极高声誉。乾道八年秋,赴四川综理军政事务,后病逝。谥号惠肃。
杜甫在《八哀诗》中赞严武平定吐蕃叛乱:“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幽轻。”
仲达,司马懿的字。三国时有谚日: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