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追凉》赏析
(2022-04-13 13:57:12)
标签:
宋诗杨万里夏夜追凉 |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追凉”,即觅凉、取凉。较之“觅”、“取”,“追”更能表现对“凉”的渴求。夏夜苦热,外出取凉,这是古代诗人经常描写的题材。诚斋集中,以“夏夜”为题材便有多首。但这首诗在艺术处理上有其独到之处。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这首七绝前二句是说,夜晚依然跟中午一样炎热,打开房门在月下稍微站一会。
首句貌似平直,其实也有一层曲折:中午时分,烈日暴晒,是一天中最为酷热的时刻,而今,“夜热”竟然与午热相仿佛,则夜热之盛,可想而知。只有这样,才引出次句诗人月下独立的形象。“开门”,点出作者原在室内,或许他本已就寝,因夜热难熬,迫于无奈,才出门纳凉。而“月明”,则点出正值月华皎洁的月半之夜。这样,作者独立的目的,应该说是“追凉”与“赏月”兼而有之。追凉可得体肤之适,赏月可得精神上的满足,难怪他不愿离开。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后二句是说,虫鸣不歇的茂密竹林树丛中,不时有阵阵凉意袭来,但不是风。
第三句是对周围环境的点染:竹林深深,树荫密密,虫鸣唧唧。“竹深树密”,见其清幽;“虫鸣”则见其静谧——惟其静谧,虫鸣之声才能清晰入耳。诗人置身其间,凉意顿生,于是又引出结句“时有微凉不是风”这一真切、细微的体验。“不是风”,点明所谓凉意,不过是夜深气清,静中生凉而已,并非夜风送爽。人们通常说“心定自会凉”,其理相若。
这首诗在艺术处理上有其独到之处:它撇开了暑热难耐之类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其中有皎洁的月光,有浓密的树荫,有婆娑的竹林,有悦耳的虫吟,当然还有作者悄然伫立的身影。显然静中生凉正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意趣,但这一意趣并未直接点明。如果没有“不是风”三字,读者很可能将“凉”与“风”联系在一起。然而这首诗的妙处恰恰也就在这里。作者故意直到最后才将微露其本意的线索交给读者——既然明言“不是风”,善于神会的读者自当想到静与凉之间的因果关系;随即又想到,前面出现的月光、竹林、树荫、虫鸣,都只是为揭示静中生凉之理做铺垫。这样,自然要比直截了当地道出本意更有诗味。
附录: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林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注释
小立:暂时站立住。
小立:暂时站立住。
前一篇:《和仲良春晚即事(其五)》赏析
后一篇:《虞丞相挽词三首(其一)》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