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直召对选德殿赐茶而退》赏析
(2022-04-07 08:23:22)
标签:
宋诗周必大召对 |
入直召对选德殿,赐茶而退
周必大
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坐赐茶。
归到玉堂清不寐,月钩初照紫薇花。
被皇帝召见询问国事,对于臣子而言,自是大事。周必大当此恩遇,赋诗以抒怀,诗题就已经明写这件事。官员入朝见皇帝叫作“入直”,题中“入直”与“召对”相连,意思是被皇帝召入宫内应对。
诗人“入直召对选德殿”事,在《宋史》卷三九一《周必大传》中有记载:宋孝宗召周必大等三人在选德殿应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命必大等极陈当否”,周必大在退出选德殿后向孝宗上书陈述兵将与郡守变易过于频繁的弊病。“入直召对”的原委本是一首长篇叙事诗的题材,但诗人以一首绘景纪事的七绝来抒怀。
“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坐赐茶。”这首七绝前二句是说,浓绿的槐荫夹护着宫道,树上落满归巢的乌鸦,天子下令让使臣传旨选召我入宫赐坐侍茶。
首句绘景,写黄昏入宫途中所见。夏季的槐树本散发着细细的幽香,而黄昏已至,又是绿槐夹道,就给人以清幽、沉寂之感,而枝头上日暮返巢的乌鸦又为之涂上一层静穆的色彩,使画面色调偏于冷暗,景物中显示出的正是诗人被召见前的肃穆心情。次句“敕使传宣坐赐茶”一句与诗题照应,将事情始末一笔带过。
“归到玉堂清不寐,月钩初照紫薇花。”后二句是说,回到翰林院我头脑清醒久久不能入睡,只见窗外弯弯如钩的新月刚好照亮那丛紫薇花。
上句是抒写被召见后的思想活动。“玉堂”是翰林学士院的代称,周必大当时在此供职。“归到玉堂”是直叙其事,“清不寐”是抒写情怀,“不寐”见其心潮起伏,“清”字是点睛之笔,反映出诗人此刻感情激动而不狂热,他在冷静地深深思索着朝政的得失;包含有国事重托的责任在内,形象地展示了政治家的气度胸襟。末句也是绘景,但与首句不同,画面上,开放的紫薇代替了绿槐,如钩的新月代替了昏鸦,气氛虽同样清幽,但色调偏于明丽,从“初上”二字可知诗人是看着下弦的新月冉冉升上花梢的,正与上句的“不寐”相照应。景物中所显示的是被召见后深沉而又充满希望和责任感的心情。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暗中用典:唐开元元年(713),改中书省为紫薇省,中书令(即宰相)为紫微令。白居易为紫微侍郎时,有《紫薇花》诗:“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周必大时为宰相,故用紫薇花写景,妙语双关,令人不觉。
这首诗对“入直召对”的过程并没有具体记述,如果不了解那一段本事,通过明确的标题、简括的叙事和景物的描摹,依然可以体会到孝宗这次召见的非同寻常的情景。这是由于诗人把丰富的政治历史内容隐含在写景抒怀之中,含蓄而不隐晦,既流露出对朝政的关切,又充满了画意诗情,耐人品味。
附录:入直召对选德殿,赐茶而退
周必大
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坐赐茶。
归到玉堂清不寐,月钩初照紫薇花。
注释
入直召对:官员入宫朝见皇帝,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周必大时为宰相。
选德殿:南宋临安宫殿名。
敕(chì)使:指太监。
传宣:宣召。
玉堂:翰林院。
月钩:月亮状如钩。
紫薇:落叶亚乔木,夏季开红紫色的花,秋天花谢。这里暗用唐开元元年(713年),改中书省为紫薇省,中书令为紫薇令的典故。
入直召对:官员入宫朝见皇帝,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周必大时为宰相。
选德殿:南宋临安宫殿名。
敕(chì)使:指太监。
传宣:宣召。
玉堂:翰林院。
月钩:月亮状如钩。
紫薇:落叶亚乔木,夏季开红紫色的花,秋天花谢。这里暗用唐开元元年(713年),改中书省为紫薇省,中书令为紫薇令的典故。
作者简介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后一篇:《行舟忆永和兄弟》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