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望乡台》赏析

(2022-03-27 18:51:06)
标签:

宋诗

范成大

望乡台

望乡台
范成大
千山已尽一峰孤,立马行人莫疾驱。
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
孝宗淳熙元年(1174),作者由知静江府(治所在今桂林)、广西经略安抚使被调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这首诗即作于这次赴任途中。成都北面有望乡台,这里用它为题,不一定实指其地(从作者入川路线来看,不必经过这里),主要是取登高远望,权以当归之意。
这首诗用简练质朴语言,写了过去、当前和未来三种情景。
“千山已尽一峰孤,立马行人莫疾驱。”这首七绝前二句是说,越过千山,登上最后一座峰峦,容我立马山巅,莫要快马扬鞭。
头一句概括了过去几个月的艰难行程。这年早春,从桂林出发,经湖南而至荆州,然后沿秭归、巴东、巫峡、万州一线入川,时而舟楫浮江,时而越岭攀山,半载崎岖颠簸,至遂宁府始见平川。其间既有过钻天岭、判命坡那类令人魂飞魄散的惊险,也有“野翁酌水煎茶献”的欣慰,这一切都浓缩在“千山已尽”四字之中。眼前是一马平川,这最后一山,便显得孤峰独拔了。按常情说,此时该策马扬鞭,疾驰而下了。然而诗的第二句,却反接头句之意,去写“行人”(指诗人自己)立马山头,缓辔踟蹰的场面,这样的描写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油然而生的特殊感触。
“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后二句是说,进入蜀川地势就像手掌一样平坦了,再没有高高矗立的山头可以登上去远望东吴家乡。
这两句便更进一层,直抒胸臆,申述立马踟蹰的原因,这就把思乡之情更加深化了。蜀川,指四川盆地,用“平似掌”来比喻,形象而又贴切。诗人面对展现在眼前的蜀川,应该是心情开朗,但到了川中,离乡愈远,乡思也愈切。正是这种相反的心情,构成了这首诗深婉而不低沉,萦回而不失开阔的基调,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感受。

附录:望乡台
范成大
千山已尽一峰孤,立马行人莫疾驱。
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

注释

望乡台:有人认为在四川省成都市北面。有人认为作者入川途中未必经过这里。用此作题主要是取登高远望,权以当归之意。

尽:走完。

立马:使马站住,指停马不走的意思。疾驱:赶马很快地奔跑。

蜀川:指四川盆地。

更无:不再会有。东吴:指作者的家乡江苏省苏州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